定期写教案,教师能够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写教案是教师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下面是28写作材料小编为您分享的家乡教案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反思: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旨在让学生在介绍家乡,讲述故事,唱家乡的歌、剧,跳家乡的舞蹈,赞美家乡的过程中,达到知家乡、爱家乡的目的。本课注重学生查找资料这一过程,并在课前教给同学查找资料的方法,使学生有目的的去查、去学习。这样让学生在查找中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那么,爱家乡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达到了本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另外,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家乡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2.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3.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学习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教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时,指导学生唱出四三拍的韵律。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
2、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边遍
3、提问: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4、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5、教师启发学生简单的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6、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四、课后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于1935年,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家乡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了解家乡的特产有哪些?知道其特点。
2、根据特产的特点创编简单的广告儿歌。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物品准备:稷山板枣、维之王、麻花、闻喜煮饼、芮城麻片等;字卡。
知识准备:
家长带幼儿品尝1至2种家乡的特产,并将特产带来。
活动重点:
通过小朋友互相介绍了解家乡的特产。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特产的特点创编广告儿歌。
活动过程:
1、用幼儿带来的特产创设一个小超市,请幼儿参观。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家乡的名称(山西运城)。说说家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莺莺塔、鹳雀楼、永乐宫、大禹渡等)。有哪些名人?(关公、司马光、王维等)
3、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品尝过的特产。引导幼儿介绍时要说出特产产自哪里?为什么向大家介绍它?
4、幼儿品尝特产,并说出特产的形状,颜色味道。
5、引导根据特产的主要特点创编广告儿歌,向来运城旅游的人们推销家乡的特产。例如:我的家乡在运城,这里有又红又甜的稷山板枣,欢迎大家来品尝等。
6、游戏:送特产回家
将写有地名的字卡贴在教室周围,幼儿每人选一种特产,大家
一起开车旅游,游到哪个地方,就将那里的特产送回家。
7、家乡的特产丰富,激励大家要热爱我们的`家乡,并说说怎样去爱自己的家乡?
8、幼儿互相交流今天的活动感受,并说说家乡其它的特产。
9、延伸活动:将这些特产还有写有地方名的字卡投放到区角中,幼儿可以在区域中继续分类,增添新的特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整合了语言、科学以及识字等方面的内容,最后还设计了游戏活动,让幼儿做到动静结合,能专注的进行整个活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陶醉在各个环节中,在重点介绍特产环节中,由于家长提前带孩子品尝了特产,所以 孩子们对特产已经了如指掌,各个能力的孩子都能很好的介绍,能力强的孩子介绍的相对详细些,能力弱的孩子介绍的相对简略些。在创编儿歌这个难点环节中,由于孩子们亲自品尝了特产,只需要将自己的感官体验告诉大家就好,因此效果也还不错。
唯独没有上好的环节出现在介绍家乡的名人,由于疏忽在课前准备时,只让孩子查了特产,没有做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所以最后只好由老师告诉大家。对于家乡的认识应该是全面的,因此以后的社会课要给孩子全面的知识,不能只是某一方面的知识,要让孩子全方位的了解家乡。再有一点有个别孩子一直不太明白什么是特产?尽管老师活动中又再次进行强调但在后面说说其它特产环节中,有孩子一直说的是能吃的东西,甚至说出了:“香蕉、菠萝”。这再次体现出课前的知识方面储备不足,因此给活动带来了困难。
家乡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了解桥的用途,感受桥梁建筑造型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2、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为学习风景积累素材。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准备:
放大范图若干张。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启发谈话:桥是道路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我们跨越障碍。人类造桥有很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有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巨大石拱桥。在我们福建也有一座很著名曲桥,这就是泉州的洛阳古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城东13干米洛阳江人海处。该桥是粱式海港巨型石桥,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洛阳桥原长12oo米,阔5米许,桥墩46座,桥栏柱;石狮28只,石亭7座,石塔5座。规模宏伟,正艺卓越。桥建在江海交汇处,水阔浪急。古代劳动人民采用筏型基础及种蛎固基,为我国乃至世界造桥史上的创举。
此外,历史上桥的样式还有多种多样,如:索桥、石板桥、廊桥、亭桥、藤网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桥也是一个重要审美对象,杜甫的诗"驱车石龛下,仲冬见彩虹",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成语也还有"烟柳画桥",意思是说:在春的景色里,有桥有树的自然景界,就像画一样好看。
2、读画: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桥是里面重点勾描的对象,围绕桥发生的'事情是画面的最高潮。由此可见,历代的中国人曾对桥作过多么深人的审美发掘。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具有悠久造桥历史的我国,在现代桥梁建设方面,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今天的桥从样式上花样更多了,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从功能上看有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高架桥……各式各样的桥不断出现在我们身边。这些桥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造型优美,不少还成为当地的一道著名风景。与传统上的桥相比,现代的桥往往更宏伟、更有气势,用途也更广泛。
?公园里的桥》以线描的手法画了公园里的石拱桥,虽有缺点,但基本上表现了石拱桥的结构和特征。《闽江上的桥》作者则饶有兴趣的画出福州彩虹桥的特点,桥面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群及穿梭于桥下的大大小小的船只,一片繁华的都市景象。《我家村口的桥》则显得平静、安宁,让人仿佛听到桥头那几棵树上的蝉鸣。
三、作画步骤:
(1)先划出桥的基本形,用简笔画方法对桥的基本结构作简单概括。
(2)添画出鞘的结构,桥上的行人车辆,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
(3)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也可只用线描方式完成。
家乡教案篇5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养成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过程和方法:学习用多种方法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在老师的帮助下,汇总、表达获得的信息;乐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果与快乐。
教学重点
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说说我的家乡
1.创设情境、歌曲导入:[播放动画:韩红的歌曲《家乡》]
(1)提问:同学们听过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2)提问:这首歌饱含着对自己家乡的感情。那么,你们的家乡都在哪里呢?
(3)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2.提问:你的家乡景色怎么样,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呢?
(1)[播放视频:家乡的风光]
(2)提问:谁愿意把你家乡美丽的风景介绍给大家?
引导学生交流介绍自己家乡的美。
(3)提问:除了家乡的美景让人喜爱,你的家乡还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从家乡的物产、自己在家乡的快乐生活、家乡人的亲切和热情方面交流。
(4)提问:听到大家对家乡的介绍,想到自己家乡的美景,如果让你对家乡说一句赞美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我爱我的家乡)
3.模拟表演:我带客人游家乡
带领小客人参观家乡。请学生说出家乡的地名,介绍自己对家乡最感兴趣的地方。
4.活动:猜猜看
请一名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说出这里的特点,请其他同学猜一猜是哪里。
5.小结: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让我们感到无比亲切,我们爱家乡的山和水!
板书:我爱家乡山和水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引出话题后,借助范例,引导学生从家乡的自然景色、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家乡的人们休闲时时常做的事情等方面思考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感受家乡的美。】
活动二赞美我的家乡
1.提问: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要是让
你来赞美你的家乡,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呢?
2.学生分组选择恰当的方式赞美自己的家乡
(1)学生可以根据课前观察自己居住地周边的环境,在课堂上把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画下来,并与大家一起交流。
(2)学生可以听一听赞美家乡的歌曲,可以学着唱一唱。
(3)教师出示小诗:学生可以进行诗歌填写,并有感情地读出来,进一步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播放课件:儿歌]
3.集体交流:请学生将小组对家乡的赞美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式了解、熟悉自己的家乡,通过多种方式,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了解自己的家乡。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不同方式赞美家乡的活动,抒发爱家乡的情感。】
4.总结: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的山美、水美……家乡是我们心中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
(板书: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画家乡、读儿歌的活动,进一步提升爱家乡的情感。】
第2课时
活动一家乡的故事
1.故事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2.[播放课件: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故事”包括“白色藏房的传说”“傣家竹楼的传说”“刺绣的来历”“泰山的传说”四个动画和“乐山大佛”“二王庙”两个视频。)
(1)讨论:这些故事讲的都是哪些地方的事情呢?
(2)提问:通过这些故事,你们知道当地的什么传说?
(3)讨论:在我们生活的地方,你们知道有哪些传说故事吗?
(4)教师讲述故事:自己家乡的传说故事。
(5)小结: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传说故事,每个同学的家乡都会有动听的传说,这些本地区人们喜欢的动人的传说故事就是我们家乡特有的文化。
?设计意图:了解家乡的动人的传说故事,感知家乡的文化。】
活动二家乡的歌
1.过渡:除了传说故事,你们还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什么特色戏曲吗?
2.[播放视频:家乡的戏曲家乡的歌]
3.讨论:每个地方的戏曲都一样吗?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4.小结:我们每个人的家乡因为地域不一样,风土人情不一样,流传的戏曲也不一样,都带有不同地区的特色,是我们自己家乡所特有的。
5.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还知道哪些家乡的舞蹈?给大家唱一唱,演一演吧!
6.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书:我爱家乡山和水)
?设计意图:从本地区特有的故事、戏曲及舞蹈等感知家乡的文化。】
家乡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水能为人类服务。
2、知道清水与污水的区别,从小养成爱护水源的良好行为,不向河里扔垃圾和脏物,让河道都流着清水。
活动准备:
图片2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1、师:我们的家德清是属于杭嘉湖平原,因为她很美丽,很受大家的喜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图片一,提问:这些地方漂亮吗?什么地方漂亮?
3、师小结:清清的.喝水碧波荡漾,小鱼在河里欢快地游······
二、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二,知道河水被污染了会破坏我们的环境。
1、师:老师还要带你们去一些地方,你们看看这些地方漂亮吗?这些地方为什么不漂亮?
2、你看到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三、讨论:河水脏了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危害?
(小鱼不能生活,不能灌溉庄稼,不能喝,不能被观赏。)
四、讨论:我们想什么办法使河水变干净呢?
1、不随便向河道内倒生活垃圾和乱扔腐臭物质。
2、多养鱼发展水的本身净化能力。
3、向人们宣传不向河道扔垃圾。
五、参观社区河道,了解现状,想办法解决。
1、师:我们新村里的河水干净吗?我们怎样为新村河道做点事?
2、组织幼儿利用废旧纸盒,制作垃圾箱放在河道边。
3、制作警示牌,挂在河边。(上面写上:请别向河里乱扔垃圾!)
家乡教案篇7
设计意图:
“爱家乡”的主题已经在进行,在这个主题线索下我生成了这次区域活动“家乡的小吃”。主要是“瑞金特色小吃”。在活动前,孩子们对家乡的小吃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肯定也都吃过。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家乡的小吃,还可以通过角色买卖游戏“家乡小吃店”,自然地在活动中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能力等。同时还利用自制图书“瑞金特色小吃”,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小吃,并以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图书《瑞金特色小吃》作为示范,鼓励孩子进一步利用老师投放的材料去合作制作图书。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主题背景下,积极动手制作各种小吃,提高孩子动手能力,并进一步丰富对家乡小吃的认识。
2、在游戏情境中,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并通过活动增进对家乡小吃的喜爱之情。
3、通过对家乡小吃的了解,主动、愿意尝试去合作自制图书“瑞金特色小吃”。
4、让孩子体验区域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前期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家乡小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吃过,到店里买过,看他人做过。
材料准备:和孩子利用以往的区域活动制作了价格表、店面招牌等布置好“瑞金特色小吃”店。
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了图书关于瑞金小吃,可以是各种小吃的图片也可以是关于某一种小吃的故事,饮食文化等等。
活动材料准备:
美工区:海绵纸、白纸、挂历纸、泡沫、橡皮泥、盘子,已制作好的部分小吃示范等。
将场地一角布置成“家乡小吃店”,有店面招牌,价目表、桌子、厨师服、店员服、盘子、筷子等。
图书角:自制图书《瑞金特色小吃》、相关小吃图片、蜡笔、卡纸、白纸、装订机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环节。
小朋友,我们瑞金有很多好吃的小吃,你们都吃过哪些小吃呢?(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一讲)
你到过特色小吃店吃这些小吃吗?店员是怎样招呼你的?
你看过爸爸、妈妈或是店里的厨师做家乡小吃吗?是怎样做的呢?
二、介绍各区域材料及活动要求。
角色游戏区:老师和小朋友已经将这里布置成了“家乡小吃店”。这个店专门卖我们瑞金的特色小吃,有仙草冻、豆饼、艾草米果、芋饺等等,小朋友可以扮演店员,厨师、小客人,扮演店员的小朋友穿好工作服,扮演厨师的小朋友戴好厨师帽。扮演小厨师的站好在“厨房”里,扮演店员的小朋友看见客人来了应该热情地招呼他,客人走时也要有礼貌。
美工区:老师在美工区准备了各种海绵纸,白纸、挂历纸、泡沫等材料,每个盒子里也有老师做好的小吃,你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像老师那样去制作我们家乡的各种特色小吃。还可以继续为“家乡小吃店“制作新的菜单、价目表、广告牌等。
图书角:已经有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制作的图书“瑞金特色小吃”,小朋友可以去看,还可以按照他们的方法,去画或是剪贴,几个小朋友合作也来制作一本“瑞金特色小吃”。
三、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四、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活动。
角色游戏区: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幼儿活动情况,考虑是否以顾客的身份进行介入或指导。
美工区:观察幼儿制作情况,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制作。
图书角:鼓励幼儿大胆用画、贴等方式合作制作图书,协助幼儿装订等工作。
五、组织幼儿收拾材料。
要求把材料放回原处,垃圾捡到垃圾篓。
六、评价幼儿活动情况。
家乡教案篇8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地勉励,抒发了自己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课文内容真实而具体,语言从容而舒缓,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仁者的风范,恬淡而温情,读来真切感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畅、由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书信格式;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增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1、掌握书信的格式。
2、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增添光彩,为他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
3、体会“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并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第一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复习巩固书信的格式及回信的基本块面。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巴金回信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学习课文1、2段,感受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爱。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看拼音写词语
yuán liàng xiàn mù juānxiù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
2、写反义词
杰出()成功()奉献()
3、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在相应的栏目下做出评价,用“√”表示。
★
(吐字清晰,课文读正确)
★★
(声音响亮,课文读流利)
★★★
(朗读正确、流利、富有感染力)
4、摘抄文中给你启发的句子(2句)
5、查找有关巴金的资料,结合文后的作家卡片,为巴金写小传(主要从人物身份、主要作品、他人评价或人物事迹上介绍)
二、课堂研讨。
1、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读题,作者是——巴金。了解巴金吗?能用一、两句话简洁地介绍巴金吗?(反馈预习导学内容,结合资料和作家卡片,可以从人物身份、作品及他人评价三方面介绍)
1991年,87岁高龄的巴金爷爷收到了来自他的家乡四川省成都市东城根小学孩子们的来信,这封信是巴金爷爷给孩子们的`回信,它选入了课文,所以其实也是写给我们的,一起读——课题。
2、复习书信格式
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这五部分在书信中的具体位置,请同学来说说。
既然是一封回信,你觉得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写信总是有原因的)信中写了些什么?(要了解信的内容,这很重要)巴金爷爷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们什么?(是啊,巴金爷爷毕竟是一位大作家,给我们小朋友写信肯定有深意。)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由读课文,看看巴金爷爷的回信写了什么?
写这封信原因。
(1)巴金爷爷收到孩子们的信很温暖,他感谢孩子们。
(2)巴金爷爷身体不好,为了不使孩子们失望,带病写了这封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信的内容和希望。
(3)巴金爷爷对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想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4)巴金爷爷认为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十分珍惜这一分一秒。
(5)巴金爷爷希望孩子们爱惜时间,好好学习。
(6)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祝福。
4、学习1.2段,感受对家乡孩子的爱
(1)初读这封信,全文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生僻的词语,巴金爷爷是文坛泰斗,从他的笔下流出的文字竟是如此直白,仿佛山间清凉的小溪,指名读1.2段,思考:从字里行间你读懂了巴金爷爷对孩子们怎样的情感?画出有关语句。
(2)交流。
① “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一个身体不好的87岁老人喜欢这种热闹吗?巴金爷爷喜欢吗?想象孩子们在信中会说什么?
②“家乡的孩子们,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
“温暖”什么意思?为什么温暖?
③“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我终于拿起了笔。”
哪个词语最让你感动?说出你的感受。
我们伸出手拿笔感觉怎样?这个句子去掉“终于”行吗?,对比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巴金爷爷提笔比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给家乡孩子回信,体现了他对孩子们的关爱。)
④“我多们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从两个“多么”体会到什么?(思念孩子)
5、指导朗读,读出思念,读出亲切。
6、巴金爷爷还有很多的心里话要和我们交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体会他的真情和希望。
家乡教案模板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