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能够提升教师的组织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需要认真撰写详细的教案,以便于实施,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抓珍珠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抓珍珠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范读课文。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一)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一)自由读,给文章分段。
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二)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一)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二)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三)读第三段
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六、布置作业。
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教案点评
?珍珠泉》是一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的略读课文,教师的教案能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自学时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初读,启发学生讨论交流,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课文的顺序等。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在熟读之后,教师注意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以便学生积累。
抓珍珠教案篇2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
课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写的。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课文开始交待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写泉水四周的景物,由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就像一个大花环。泉水色绿且深,清可见底。第三自然段讲从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呈现一串串多彩的珍珠。第四、五自然段讲这就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表达了家乡孩子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是抓住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用词优美。同时对家乡的感情充溢其间,富于感染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感悟读、做句子卡片等方法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同时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3.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基本操作程序 教学调整
一、揭题导入:
师板书课题:珍珠泉
师: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燕子的可爱,
荷花的美好,知道了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作者用手中的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大自然的美好景物,那么珍珠泉又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好好地去领略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生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不懂的字词)
2.梳通文脉
⑴整体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
⑵重点了解课文写珍珠泉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2.3.4自然段)指说这3个自然段依次介绍的内容。(师随机板书)
三、咀嚼珍珠泉的水泡,感受水泡的特点
⑴师:读了课文,令你感受最深的是珍珠泉的什么呢?(指说)
(重点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珍珠泉水泡的可爱、活泼)
⑵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写水泡最有趣的是句子。
⑶交流:
出示: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师:喜欢吗?你最喜欢它哪一点(引导学生抓住 “小、越升越高、越来越大”这几个词感受水泡的变化。)
师:原来水泡还是在变化的呢?真有趣!
⑷师顺势引导学生从”摇晃、绽开、扑哧一笑”这几个词语中感受水泡的可爱、有趣、调皮……
师:这些小水泡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可爱,作者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了。小水泡多么活泼啊,你仿佛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呢?(指说)这么活泼、可爱的小水泡就要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作者可真有点舍不得啊,谁能通过朗读把可爱的小水泡留在我们的教室里呢?(指读)
齐读:可爱的小水泡们,一起读。
⑸作者不仅看到了水泡的样子,还听到了水泡的声音呢。课文中表示水泡声音的词是哪个?(一嘟噜一嘟噜)谁能把好听的声音带给大家?(指读 “一嘟噜一嘟噜”)现在你能把这个句子来读好吗?(指读)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
⑹师:小水泡的声音好听,样子好看,把这么可爱的小水泡送给你的同桌吧,把这两个句子读给同桌听。(同桌读)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⑺师:小水泡不但在变化,而且在阳光的照射下,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找到写水泡颜色的句子,读读。
出示:
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抓珍珠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深刻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与动物和谐相处,才能享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真正的内涵。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
1、熟读课文,最好达到背诵的地步;
2、质疑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受小鸟的可爱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首先看一幅画。出示文中插图(珍珠鸟趴在作者肩膀上)
2.同学们,看着这幅画,你知道画中的人是谁吗?展示关于作者冯骥才的相关资料板书:“我”
3.那这只鸟呢?它是一只什么鸟?
这只是一只小珍珠鸟,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它的样子吗?板书“珍珠鸟”
4.作者在描述这只鸟的时候,采取了什么样的顺序?
引导学生思考,描写动物外形的时可采用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板书:外形
5.你喜欢在这只鸟吗?除了外形,还喜欢哪些方面?生答:声音娇嫩尖细板书:声音
6.呼唤鸟儿,知“鸟儿胆小”
1如此美丽的珍珠,还有一个特点:胆小。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13页的1-3自然段,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你能感受出珍珠鸟的胆小?
2学生朗读,交流○(“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换成“伸”行吗?)7.不管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呆在笼子里,时时谨慎,处处小心,为何还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
(出示图片:珍珠鸟在作者的肩上。)在这幅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人鸟相亲、人鸟相依、人鸟和谐相处
8.面对这么可爱的小珍珠鸟,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呼唤(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指名读,齐读。(改成陈述句。)
9.谁信赖谁?小珍珠鸟是如何逐步信赖我,并与我共创这人鸟相亲的美好境界的?我们继续一起去探个究竟。
二、走近鸟儿,品“鸟之信赖” 1.学习要求:
默读第四自然段,先动笔划一划:珍珠鸟来到我的肩上之前,在哪些地方活动?再有感情地读一读:珍珠鸟活动的语句。最后想一想:从描写珍珠鸟活动的语句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一:哪些地方活动①起先,只在笼子四周随后,屋里飞来飞去
渐渐地,落在我的小桌上,蹦到我的杯子上后来,啄我的笔尖,啄我的手指
②仔细看大家找出来的语句,你有什么发现?
(珍珠鸟是一步一步靠近“我”,接近“我”信赖“我”;“我”对珍珠鸟的关爱、呵护让珍珠鸟和“我”成了好朋友。)
(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这样一描写,让我们读起来条理清晰。)3.交流
二、下面,我们就去看看珍珠鸟的活动。 ①珍珠鸟先有哪儿活动的,谁来读?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一个“只”字,让你知道了什么?)珍珠鸟想:如果没有抓我,我就如果有人抓我,我就②接下来到了哪儿,你读?
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引导学生注意“神气十足”(红字出示)
谁能用你的动作来告诉大家什么是“神奇十足”?想象一下,小珍珠鸟是怎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的?你就能把这句话读好。你来读这一句(指导生读好“一会儿神奇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好一只可爱而淘气的鸟儿,注意:连用三个“一会儿”,让你知道了什么?珍珠鸟活泼、淘气、顽皮珍珠鸟的胆子大了
那我们更要读好这三个“一会儿”(引导朗读)③渐渐地,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接着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由笼子四周到屋里,再到我的小桌上,小珍珠鸟离我越来越近,它敢直接接近我吗?(先观察,不伤害它,才一点点挨近,喝我杯子里的茶,瞧我的反应)警惕性真高啊!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大家想:珍珠鸟来喝我的茶了(作者会怎么做呢?)④正因为我的关爱,珍珠鸟和我更亲了,一起读:
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此时此刻,他们之间的信赖建立起来了吗?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珍珠鸟之所以敢一步步接近我,直至信赖我,是因为什么?(我喜爱它,不去伤害它)板书:我爱珍珠鸟
4.交流
三、描写珍珠鸟的一句句话语都是一幅幅生动的画,你能把这段描写熟练地背诵下来吗?(可以根据我的提示来背诵。如果来不及,还可以选择一小部分背诵)
学生练习背诵。
5.是啊,没有作者的友好,哪来鸟儿的友好!没有作者的宽容,哪来鸟儿的自由!没有作者的关爱,哪来鸟儿的信赖!信赖我的珍珠鸟:(引读第五自然段)
白天,它淘气地陪伴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
“再三”是什么意思?假如你是父母,会怎样呼唤珍珠鸟?师回复小珍珠鸟的话:我再玩一会儿!时间还早呢,再等等嘛!
学生呼唤,指名学生当小珍珠鸟回复珍珠鸟的呼唤。(你为什么不回去呢?)一声又一声,一遍又一遍地呼唤,让我们听到了珍珠鸟对作者的依恋,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要不读读这段文字:(学生齐读)
三、融情入境,感“美好境界”
1.在这形影不离中,有一天,他们一起创造出一幅动人的画面。你来读一读。学生配乐朗读(注意引导:睡着了,应该怎么读?)2.没有了文字,看着这副图,你会给它起什么名字?学生给画面起名字
3.好一个人鸟相亲的美好境界!此时,我们心中流淌出一句爱的呼唤:(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如此的情景都来源于两个字:信赖。(板书:信赖)
四、拓展升华,抒“感觉滋味”
1.同学们,由于信赖,这美好的境界出现在冯骥才的书房中,由于信赖,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美好!(播放一组人与动物和谐友好的画面)
2.此时此刻,我会说:
信赖,创造出美好境界。信赖,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信赖,是理解的友谊之花信赖,是幸福的源泉。
信赖,。(你来说,信赖又是什么?)所以我们要说: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3.同学们,冯骥才这儿说的“信赖”,是不是就指人与动物之间的“信赖”?4.人与动物之间需要信赖,我们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信赖。因此我们还要说: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5.、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动人画面。只要我们心中拥有那份爱,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我们把这句话铭记在心: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抓珍珠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要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2、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3、理解课文,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和谐等)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过程,并探寻其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一)默读全文,交流整体印象
1、师:同学们,我们来认识一种鸟,读课题(事先板题)。
(生读:珍珠鸟。)
师:见过吗?想不想认识珍珠鸟呢?
(生答略。)
2、师:好,打开课本,快速默读一遍全文,然后说说珍珠鸟是一种怎样的鸟。
当学生谈到珍珠鸟“怕人”和“漂亮可爱”时,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怕人: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齐读句子,板书:怕人。)
(2)漂亮可爱: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指名读,注意“疏格”“似的”这两个词的读音。)
3、出示课件:珍珠鸟的图片。
师:看,珍珠鸟飞来了,鸟妈妈,还有鸟宝宝,多可爱啊!我们再读读这段文字,边读头脑中边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二)质疑问难──引出“怕人”与“不怕人”两部分内容
1、师:刚才有同学说珍珠鸟怕人,那么根据珍珠鸟怕人的特点,联系课文后面的内容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质疑。
师:既然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为什么却不怕作者呢?
(板书:不怕人。)
(三)小结
师: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这个变化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进一步认识、了解珍珠鸟。
二、了解“怕人”
(一)学习珍珠鸟“怕人”的内容
1、师:我们先来学习珍珠鸟“怕人”的内容。(课件出示自学提纲: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珍珠鸟“怕人”的段落画记,同桌之间说说哪句话、哪个词最能突出珍珠鸟的“怕人”,并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读自学提示,教师操作鼠标点击“默读、画记、说说、朗读”,强调自学的四个步骤。
(二)分组自学
(三)汇报交流
1、品读珍珠鸟“怕人”的语句,相机出示重点句段,进行朗读指导和语言文字训练。
2、抓叠词、关键词比较朗读,了解珍珠鸟“怕人”的特点。
3、课件出示重点句①。
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4、小结。
师:小嘴伸出来了,身子却不敢出来,表现珍珠鸟是怕人的。
(指导朗读,读出珍珠鸟的“怕人”。)
5、课件出示重点句②。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6、指名读,谈体会。
7、指导读句子,读出珍珠鸟的“怕人”。
8、课件出示对比句: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伸出小脑袋瞅我。
9、指名读,思考与上一句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去掉了叠词,感觉珍珠鸟不怕人了。
10、小结。
师:作者巧用“渐渐”“瞅瞅”这两个叠词,准确凸现了珍珠鸟怕人的特点。再读第一句,边读边想象珍珠鸟怕人的样子。
(四)小结过渡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多处表现珍珠鸟怕人的语句来体会,体会得不错。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珍珠鸟是怎样不怕人的?
三、体验“不怕人”
(一)借用自学提纲巧妙过渡
1、引导学生借用上述自学提纲自读自悟,体验珍珠鸟的“不怕人”。
2、课件出示刚才的自学提纲。
师:我们可不可以借用这个自学提纲学习“不怕人”的内容?怎么借用?
3、教师将自学提纲中的.“怕人”改为“不怕人”,提纲变为: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珍珠鸟“不怕人”的段落画记,同桌之间说说哪句话哪个词最能突出珍珠鸟的“不怕人”,并有感情地朗读。
(二)自学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
(三)汇报交流
1、品读珍珠鸟“不怕人”的语句,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重点句段,进行朗读指导和口语训练。
2、课件出示重点段: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3、指名读,谈体会。
4、师:小鸟落在柜顶上,站在书架上,飞到画框上,这一连串淘气的举动文中用什么词连接?
(课件操作:文字中的“一会儿”变成红色。)
(再指名读。)
5、师:注意体会“一会儿”这个连接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师:多么顽皮可爱的小家伙,再次练读,读出珍珠鸟的淘气、不怕人。
(四)小结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多处表现珍珠鸟不怕人的语句来体会,体会得也很不错。
四、感悟“信赖”
(一)激疑
(师指板书“怕人”“不怕人”。)
师:看这两个意思相反的词,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珍珠鸟由当初怕人到后来又不怕人了呢?难道是鸟性改变了吗?)
(二)自学答疑
师:带着问题再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画记,找到几处画记几处。
(三)交流指导
1、找出具体的语句交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2、课件出示重点句:
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3、师指名读,谈体会。
4、点拨。
师:如果是你在喂养珍珠鸟,当你知道鸟妈妈有了雏儿,当你听到叶蔓里边尖细娇嫩的鸣叫,你会怎么做?
5、小结。
师:是呀,作者同样有双好奇的眼睛,可是他知道珍珠鸟怕人,就抑制住自己的好奇和猜想,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这多不容易呀!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吧,读出作者对小鸟的关爱之情。
(四)突出重点
1、师:最能表现作者对小鸟的关爱,也最感人的一个画面你认为是哪一段?(指名读。)
(1)课件出示:作者写作时小鸟趴在作者肩头熟睡的段落。
(2)学生谈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比如:关爱、信赖、惊喜……
(3)小结。
师:小鸟先是怕人,接着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在屋里飞来飞去再落在书桌上,到现在居然将“我”的肩膀当成了睡觉的──床,父母温暖的──怀抱。鸟儿如此可爱,作者更是疼爱,不忍心去惊扰它。我们读吧,读的时候轻一点儿,千万别打扰珍珠鸟的好梦。
(配乐齐读)
2、想象说话。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想象说话:看,小鸟就是这样子睡在我的肩上,还在做梦呢,它可能会梦到什么?
(2)小结。
师:在生活中小鸟与作者相依相偎,在梦中仍然相依相伴,这是多么温馨美好的画面。作者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师: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信赖美好的境界。)
3、师: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美好的境界呢?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回忆。
(2)小结。
师:这样美好的境界温馨动人,这样美好的境界无处不在。
(课件出示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信赖创造出美好境界的相关画面。)
五、抒发情感
(一)拓展练习
1、师:应该说,珍珠鸟是幸运的,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鸟都能像这几只珍珠鸟一样幸运,是不是所有的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都能彼此信赖,共创美好的境界呢?请同学们思考。
2、师:你能不能像作者一样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学完课文的真情实感呢?
3、让学生写在纸条上,教师用磁铁将学生写的句子贴在黑板上,并有感情地朗读。
(二)总结升华
师:只要捧出一颗爱心,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文的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学生未见过,所以展示的图片较多。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认真朗读,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对课文理解较好。学生分段分的不好,今后应适当练习
抓珍珠教案篇5
阅读课教学思路:美读熏陶——探究说话——品味领悟——创作运用
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人鸟和谐相处,相互信赖。
2、领悟“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
3、激发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品位语言,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教学难点:文章中融注喜爱之情的描写笔法。教学准备:珍珠鸟的图片和一曲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音乐,了解珍珠鸟的习性。
二、课文美读
1、自由诵读——要求读的准确流畅2、接力赛读——要求读的字正腔圆
3、选点精读——要求读的有情有景
三、合作探究
1、本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你能用简洁语言概括吗?
2、作者对小鸟的神态、动作描写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你喜欢这些句子吗?说说看,谁说的多,用句式:我喜欢……,是因为……。说话3、“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是怎样照顾它的?你能把与之相关的语句说出来吗?小鸟还怕我吗?说出相关的'语句?
4、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你能以小鸟的口吻对作者说一句话吗?
5、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四、阅读视角补充几则相关的材料,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
五创作天地六资料卡片:
(1)1928年3月,纽约繁忙的百老汇沃尔克大街上,一只名叫“小黑人”的母猫阻塞了交通,因为它有5只小猫需要救护。警察詹姆斯·卡德莫尔拦住了过往的汽车和行人,让“小黑人”把5只小猫一一叼过了马路。当时没有一个人、一辆车因为这而诅咒。有人拍下了这一动人的情景,题名为《为小猫让路》。
(2)辽宁省宽甸县军民村有一位叫黄丽杰的妇女,五年前(1999年)她用准备买蔬菜种子和大棚薄膜的300块钱救下了一只差点成为人口中食的受伤的大雁。她和丈夫精心治好大雁的伤,大雁不愿离开他们,就呆在了他们家里。他们给它取了个名――雁宝(自己的儿子叫忠宝),还买来大白鹅和它做伴。从此雁宝成了他们家庭的正式成员,并且和那六只大白鹅日久生情,生下了许多小雁。黄丽杰一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雁专业户。
(3)北京有一位老太太,她收养了100只流浪猫,从此这些猫咪有了温暖的家,不再风餐露宿;老太太也因为有了这些猫咪做伴而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生活充实而愉快。
抓珍珠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
★ 珍珠鸟读后感7篇
★ 抓蜻蜓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