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撰写需要教师对课程进度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点的讲授时间,教案中的互动环节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上小学教案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上小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利用浏览器浏览因特网的的信息。
2、能力目标:能通过参观网上动物,了解动物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利用浏览器浏览
课前准备:
1、准备多个介绍动物的网站
2、了解动物的知识,如:动物的分类,特性,正面临的灾难等。
课文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最喜欢去哪儿玩
2,你们喜欢去动物园吗
3,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网上动物园,想去吗
4,揭题:第14课参观网上动物园
5,你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类的,他们生活的怎么样
一,积极参与
1,说说你想去的地方。
2,说说你所了解的动物园和动物。
3,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小动物。
揭示课题,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出
二,网上遨游
1,演示进入"中国科普博览网"。
2,指导学生用网页中的超级链接进入介绍动物的网页。
3,找到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
4,任务布置00找到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并了解他,让你的同学也能喜欢它。
5,反馈交流学生完成情况。
6,简单点评。
二,尝试练习,进入网上动物园
1,学生利用网络找到一种喜爱的小动物的详细资料。
2,学生将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向大家介绍你所喜欢的动物。
3,
2,小组合作学习,并完成记录表。
复习输入地址进入网络的方法。初步感知网上参观动物园的乐趣。
三,任务驱动,拓展练习
1,提供更多的有关动物的网址。
2,任务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调查表)。
4,提供"帮助"。
三,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完成记录表
1,组长分工,组员根据分工完成相应任务。
(找到最漂亮的动物,最奇特的动物等。)
2,组长记录学习记录表。
3,组内交流获取到的信息。
活动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去完成,体验,能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四,交流讨论,激励拓展
1,激励学生展示
教案《第14课参观网上动物园》,来自网!
自己的搜索成果。
2,点评学生的成果,并奖励
3,课外延伸(在课外找到更多的动物资料,让动物能更好地成为我们的朋友,并能让你身边的人也喜欢动物朋友)。
四,交流,讨论,体验成功
1,组员介绍自己找到的小动物。
2,组长交流小组的记录表。
3,讨论从获取到的信息中有什么启发。
4,评一评议一议。并记录在学习记录表中。
4,评出优秀作品。
5,学生自己尝试练习找到更多的动物。
作品的相互交流与评价激励是是技术课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学生能从中体验成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拓展练习,很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上小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观察事物的情趣
能力目标:学会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由近及远观察图上的景物,能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把放筝的情景写下来。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课前准备:录音、投影
五、教学设想:
课前先组织学生做风筝或带学生进行放风筝的活动。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前两天组织的放风筝比赛吗?一只只风筝在空中飞舞,大家玩得可开心了!看,这就是我们比赛场上的一角(放投影),今天我们要求来写一写《放风筝》。
1、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从远处到近处的顺序观察图上的景物。
2、自学课文,明确目标。
二、观察图画,指导习作。
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
①本次习作主要要求是什么?
(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把放风筝的情景写下来)
②的常规要求是什么?(注意用词正确,语句通顺,意思连贯,不写错别字)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本次习作要求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从整体到部分, 从远处到近处)
三、练习说话
1、各自试说。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说。
3、师生点评。
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有条理,具体地写下来,并交流评议。
教学重点: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1、自由说。
2、指名说(依据过渡句)。
3、各自试作,教师巡回指导(可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4、反馈讲评。
上小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了秦王朝)
二、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咳嗽俅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p>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1、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2、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
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
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
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 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3、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 豪迈悲壮
4、诗人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颇有感触,有《易安词》留世。
5、知识点拓展 了解“婉约”与“豪放”的区别
方案一、通过老师的表演来完成,用扇子作为辅助工具,表演江南女子的婉约姿态,与东北汉子的豪放
方案二、语言阐述。婉约就是话语含蓄柔美的意思,比如当你认为一个人的说法不对时,直接的说:“你的观点是不对的。”那么委婉含蓄地就说:“我认为你的观点,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
方案三、现在我们再欣赏一首李清照的一首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说说这首诗与本首诗在风格上的不同,本首诗(婉约),这首诗(豪放),李清照是婉约派的诗人,却写出了如此豪放的诗,这首诗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是异类。 选用哪种方案,视实际情况而定
6、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李清照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呢,联系李清照当时正处在北宋战乱的年代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发生战乱。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李清照在行至乌江时,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7、理解全诗的主旨。从全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项羽有怎样的评价,结合时代背景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既是对项羽的歌颂,又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更表达了李清照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铿锵的表白。
8、总结:老师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怀有远大的理想,男生可以做一位像项羽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生可以像李清照一样做一位富有才气、正直的才女。
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
上小学教案篇4
活动目的: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对我们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通过本次活动,体会父母、师长、亲人、同学、朋友之间的无私的亲情、友情,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学回报父母恩。
活动准备:
1、制作班会活动设计。
2、学习一歌一诗《感恩的心》《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娶努力。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
二、感恩父母
主持人:父爱无言,却博大深沉。父爱无语,却真挚长久。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一个人,他们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他们;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
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父爱是山,无论你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屏障;
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让我们一起感受伟大的母爱和父爱。
1、了解相关故事
故事1:20xx年8月,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带着相机、背着鼓囊囊的背包,啥也没想“咚”的一声跳了下去。把孩子抱在胸前的一瞬间,童童流着眼泪说:“妈,我以为我死了呢。”刘燕眼泪倏地流下来,“儿子,你是妈妈的全部。”
故事2:20xx年2月,60岁的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胡立新:“什么比你的命还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2、主持人: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两个人,他们始终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他们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有一种爱,他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同学们,在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生活琐事,这其中蕴涵着十分深厚的爱,可我们又对自己的父母了解多少呢?
3、讨论:我们在家里经常对爸妈说的话是什么?爸妈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是什么?
感悟父爱母爱,体会人间真情。
4、欣赏视频,请多关心我们的父母,学会感恩。
5、现在的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
三、感恩升华
1、思考:除了父母,我们还要感谢哪些人?
2、诗歌朗诵,情感升华。
3、感谢仪式,送上祝福。
4、教师总结。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珍惜,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态度。感恩是画笔。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无比精彩。感恩描绘着生活,将生活中大块的写意,挥洒得酣畅淋漓;将生活中清淡的山水,点缀得清秀飘逸;将生活中细致的工笔,描绘得细腻精美。所以,感恩,是一种多样的艺术。
上小学教案篇5
分析:
今天儿童的游戏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所接触到的几乎都是现成的玩具。手工玩具可以让学生感受制作的乐趣,“吹气投篮”利用环保的素材制作,使玩具的功能呈现出简单又好玩的面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吹气投篮”的原理,利用不同素材制作有趣的手工玩具。
2、操作目标:学会运用身旁日常生活中可再利用的素材进行创作。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贯穿“绿色常识”,做个保护地球的“小卫士”。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吹气投篮”的原理,制作出形态各异、造型有趣的“吹气投篮”玩具。
难点: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联想和创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绘画制作工具、做好的玩具。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课前仔细预习。
——讨论
尽可能利用回收物品的做法对地球妈妈有什么有益的地方?
——导入
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收集了哪些材料,引入
绿色环保”的感念。
——思考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一起想一想、说一说,它为什么要这样做。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
——游戏
可使用范作进行投篮比赛,进一步理解预习的'内容。学生在比赛活动中了解怎样利用吸管制作吹管?怎样做小球?
——发展
思考并交流,说说你准备怎样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让学生拥有充分思考、动手、想象、创作的空间。学生中有独特性的想法应及时鼓励,即使无法立即做到,也应该保护创造的积极性。教师巡视时,多关注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示范
一个小小的“吹气投篮”,就是一个小小的童话世界,创设有趣的情境,更符合儿童爱玩的天性。怎样才能使“篮筐”的造型更美更特别呢?预习了书本上的范例后,学生们会有更加跳跃的思维方式:水果、昆虫、花草、动物。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身旁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及材料都是随手可得的,用点心思及创意,会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讨论
你准备怎么做?
——作业
自己制作玩具。
——评价
让学生展示作品,来做一个比赛,在比赛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制定一个简单的比赛规则。
教学后记:
上小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练习二 px。
教学要求:
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上小学教案篇7
教材分析:质数和合数,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58页、第59页上半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中的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合数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关键:使学生把握住质数和合数的根本区别在于:质数,只有1和本身二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约数。
教具准备:纸片、投影器、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学过求过一个数的约数,那么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生:“如果数a能被数b(b不等于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师:“谁又能说说每个数的约数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纸片)时说:“请两名学生分别写出左右两排数的约数。”点两名学生上黑板完成例1。
例1 写出下面每个数的所有的约数。
1的约数:1 7的约数:1、7
2的约数:1、2 8的约数:1、2、4、8
3的约数:1、3 9的约数:1、3、9
4的约数:1、2、4 10的约数:1、2、5、10
5的约数:1、5 11的约数:1、11
6的约数:1、2、3、6 12的约数:1、2、3、4、 6、12
师:“谁能根据这些数的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有一个约数的是:(生)1
有两个约数的是:(生)2、3、5、7、11
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生)4、6、8、9、10、12
请一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分类,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张贴质数概念)。例如,2、3、5、7、11都是质数。谁能说说,还有哪些数是质数?”
生:“13、17、19、23……”
师:“质数的个数数得完吗?”
生:“数不完,质数的个数有无数个?”
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张贴合数概念)。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数。谁能说说,还有哪些数是合数?”
生:“4、6、8、100……”
师:“合数的个数数得完吗?”
生:“合数的个数数不完,它的个数有无数个。”
师:“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张贴概念)。”
2、教学例2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请看例题。”
投影: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质数有:(生)17、29、37
合数有:(生)22、35、87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请某某同学上来找出所有的质数,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
学生填完后,师:“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1:“17、29、37是质数。因为17只有1和17两个约数,29只有1和29两个约数,37只有1和37两个约数。”
师:“请某某同学上来找出所有的合数,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学生填完后,
师:“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2:“22、35、87是合数。因为22除了1和22两个约数外,还有2、11两个约数,35除了1和35两个约数外,还有5、7两个约数,87除了1和87两个约数外,还有3、29两个约数。”
师:“这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下面请同学在书上第59面完成中间的做一做。”
投影:
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9 21 43 67
质数:(生)19、43、67
合数:(生) 21
请两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分别写出答案,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师:“请同学们做一做,20以内的数中,有哪些数是质数。”
学生自己动手制出20以内质数表。
师:“如果给我们一个数,如87,我们怎样知道这些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是个质数呢?”
生:“我们可以用2、3、5、7、9……去除这个数,如果这个数不能被2、3、5、7、9……这些数整除,就说明这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那么它就是一个质数。”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我们通常可以用2、3、5、7、9、11……这些数除这个数,如果都不能整除,就说明这个数是质数。”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请看屏幕。”
投影:题??
检查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分别填在指定的圈里。
27 37 41 51 57 69 83 87
质数 合数
投影:题二
在自然数1~20中:
奇数有: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投影:题三
下面的判断对吗?说出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引导小结,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学习了质数、合数的定义;知道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学会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的课题就是……(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
五、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从课本第62面的第1题中的99数中,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自己动手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做完以后与第59面中间的质数表对照一下,看谁能够一气呵成,制出100以内的质数表。我们今天到此为止,下课!”
六、简评。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循循善诱,层层深入。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例1中12个数的约数的个数的分类,初步使学生认识到根据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三类:质数、合数和1。其次,教师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这三个概念。再次,教师让学生从例2中渐渐熟悉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使学生完全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上小学教案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