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游戏化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我们在教案中要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以确保课堂顺利进行,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人民币》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1
第一课时
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教具:
人民币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由图引入教学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张图片。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图片里的主人公都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汇报发现。
学生1:第一张图片的主人公在购买文具。
学生2:第二张图片的主人公在拿钱买票。
学生3:第三张图片的主人公在拿钱买报纸。
学生4:第四张图片的主人公在往储蓄罐里存钱。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钱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钱?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到过钱,体会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介绍人民币。
教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我们要爱惜它,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乱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初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人民币,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将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同组的同学听,看谁认得多,认得准。
小组汇报: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人民币,教师及时补充。
如果有不认识的人民币,请小组的其他成员帮忙识别。
教师:识别人民币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
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来识别。
对于人民币上的繁体字,如壹、贰、伍等,教师应给予指导,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知识。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交流。
学生1:按之地分,硬币分一类,纸币分一类。
学生2: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
学生3:还可以按上面写的年份分类。
在学生汇报完不同的分法后,教师应适时总结:像这样将人民币分为元、角、分三类,这是按照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同一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如1元纸币和1元硬币是相等的,1角和5角也是如此。
3、认识进率,系统认识。
(1)认识元和角之间的进率。 教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现在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换钱的游戏,愿意吗?
教师(出示一张5角的纸币):请你用1角纸币来还老师的5角纸币,你应该用几张?
教师(出示一张1元的纸币):如果你用1角的硬币跟老师换1元纸币,你应该给老师几个1角的硬币。(板书:1元=10角)
教师:还是换老师的1元,请你任选角币来换,并分别摆一摆,看用几张纸币或几个硬币。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教师总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换,换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也就是1元。
(2)角和分之间的进率
教师:知道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谁能试着猜猜角和分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1角=10分。
教师:老师手中有1角,可以怎么换?
学生动手操作,用硬币进行换钱的游戏。
在知道1角可以换10个1分的基础上,还可以拓展换成5个2分、2个5分、8个1分和1个2分等,由此加深对1角=10分的认识。
(3)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师:有了刚才的分析,你能正确地完成下面的换一换吗(呈现下面的练习)?
5元=( )角
7角=( )分
30分=( )角
20角=( )元
三、应用拓展
选钱、摆钱活动 教师:首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商品的价格(1元6角、6角9分、2元5角、3元2角),再从学具中选出合适的人民币摆出这些钱数,小组内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选的人民币,相互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摆出这些钱数的,介绍经验。
教师总结:看来先找大单位再找小单位或先找小单位再找大单位的有序方法有效。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商品的价格是这样的(呈现32元、64元、95元、120元等价格)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对它们的实际价值有所感知。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出示图)同学们,下课后老师就准备到这个商场购买东西。你们知道老师到商场购买东西必须带上什么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是“钱”。
师:对,买东西必须要带钱。(出示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钱)美国的钱叫美元,欧洲的钱叫欧元,日本的钱叫日元,中国的钱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人民币
师掏出一叠人民币。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学生认人民币,学生认一张老师在黑板上贴一张。不认识的大家一起认,然后把它贴到黑板上。贴钱的时候按分、角、元从小到大分类贴。
师:(指黑板)从贴这些人民币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以下几点:
(1)人民币有的是金属做的,有的是纸做的。师顺势介绍金属做的叫硬币,纸做的叫纸币;
(2)分和分在一起,角和角在一起,元和元在一起。师顺势指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并板书在相应的位置上。
师:(拿出1元的人民币放在上)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你是怎样知道这张人民币就是1元呢?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上面有一个“壹圆”字。
师:这里的“圆”和“元”是相通的,这是辨认人民币的一个重要标志,你们还可以从这张人民币上的哪些地方辨认出它是1元呢?(显示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学生在上面找1元的字样)你能找到其他人民币上表示面值的数吗?
学生找后,抽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可以从这些地方辨认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上除了有表示面值的数以外,还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出人民币上还有不同的图案和防伪标志。
师:人民币上有不同的图案,但是有一个图案是每张人民币都有的,你们能发现这个相同的图案吗?
引导学生观察出国徽的图案。
师:对,国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护人民币。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人民币呢?
学生说保护人民币的措施。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上有表示面值的数、图案、防伪标志,请拿出你们的钱和同桌一起找一找这些表示面值的数、图案和防伪标志在哪儿?
学生一起互相说。
师:你们会认钱了吗?
学生:会。
师:老师考考你们,请翻开书24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做完后集体汇报。
2、深入认识人民币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的认识人民币了吗?
学生:真的。
师:老师还想考考大家,(拿出1元钱)1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略。
师:5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略。
师:10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略。
师:铅笔大概值多少钱?
学生回答略。……
师:所以,我们不但要会认人民币,还要会估计它们能买些什么东西。知道这张人民币的价值,才算真正认识了人民币。
3、人民币的兑换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到商场买东西需要一些零钱,所以(拿出1元的人民币)老师想要把这1元的换成一些1角的。你们会拿多少张1角跟我换?
学生:10张1角。
师:你们觉得这样换公平吗?根据生活经验,学生觉得公平。
师: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1元=10角。
出示:1张1元和10张1角相等的图及1元=10角。
师:(拿出1角)1元=10角,想一想1角又等于多少分?
学生根据前面1元=10角可以得出1角=10分。
出示1张1角和10张1分相等的图及1角=10分。
师:我们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后就可以公平地换一些钱了。(拿出2元)比如2元能换多少角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1元等于10角得出2元就可以换20角。
师:(拿出1元)1元可以换多少张5角呢?
引导学生得出1元可以换2张5角。
师:10元可以换多少张5元呢?
引导学生说出10元可以换2张5元。
师:请翻开书53页,做议一议。
学生做完后订正。
三、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人民币有哪些单位?1元等于多少角?1角等于多少分?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延伸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初步学习了人民币的兑换。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东西,了解一下哪些商品值多少钱,了解一下买东西的过程。
课后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3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
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超市买东西;上车买票;)问:那买东西和买票都要用到什么呢?(钱)师:是的,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也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大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呢?比如说美国的叫美金,日本的叫日元,那我们国家的呢?(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买东西。。。)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问:我们国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吗?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出示人民币,并问:你是怎么认识它的?(看人民币上的文字;在生活中认识的;家长教的)
(1)问: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为了加深我们对人民币的认识,那么我们可以怎么来区分它们呢?有谁知道呢?(文字;图形)(2)巩固练习,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2 人民币的分类:
师: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谁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呢?并且说说你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呢?现在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师:好了,有结果了吗?谁能来说说你们是把哪些放一起的?为什么这样分?(纸币一类和硬币一类;面值一样的放一起)
3、学习例2。(1)师生做换钱游戏。
师:好了,既然我们对人民币有了一个了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题目叫做“换钱游戏”
①师:现在我出示一张2角币,并问:你们用1角的来换老师的2角的,你们应该给几个1角的?(2个)是的,:2角=1角+1角。②师:如果一张5角的呢?,要用1角币来换,要用几个呢?(5个)
是的:5角=1角 +1角+1角+1角+1角
③师:如果一个1元的硬币呢?,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呢?(10个)
1元=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
三、练习
1、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4
一、教学目的
1、 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并能进行换算。
2、 会用大面额人民币付钱,体会付钱方式的多样化。
3、 感受大面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勤俭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不同面值大面额人民币,教学软件,学生学习材料。
学生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学具。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昨天,我们去人民币王国里做客,在那里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人民币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呢?
学生: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元、角、 分三个单位 )
教师:你能说说人民币之间有什么最重要的互换关系吗?
学生:1元=10角,1角=10分。
( 教师板书此关系式)
教师:今天,我又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用元作单位的人民币大朋友,他们的名字叫做大面额人民币。他们也想跟孩子们一起玩儿,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
(教师出示课题:大面额人民币)
教师:他们就在我们数学书里第73页上等着你们呢!快去找一找他们吧!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复习,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大面额人民币,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供框架,使新旧知识很好的联系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提供知识迁移的基点。]
(二)、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1、教师:孩子们见过他们吗?在哪儿见过?
学生1:我在超市里见过。
学生2:我在老师收学费的时候见过。
学生3:我在商场里见过。
2、教师:用过他们吗?什么时候用过?
学生1:开学交学费时我用过。
学生2: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付钱时,妈妈让我去付钱,那时用过。
3、教师:孩子们既然见过、用过这些新朋友,那你们一定也认识他们吧?下面就请你跟同桌的孩子相互介绍介绍新朋友吧!
教师:有谁愿意把新朋友介绍给全班的孩子听一听。
(学生上台用教师准备好的教具展示并板贴)
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教师表扬发现人民币正面主席像的孩子,并给学生简要介绍主席。)
4、教师:今天我们的新朋友们要去参加人民币王国里举行的.一次化装舞会,他们想请你们帮他们检查检查他们化的装好不好,别人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来。
(教师出示多媒体游戏内容)
游戏1:教师出示遮住一部分颜色和图案但留有数字的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5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教学随感: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3.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 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程。
3、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练习中试试看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新授。
教学例8。
课件演示(小朋友购买皮球)。
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
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
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
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学生:45—40=5(元)(教师板书)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
(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
2元=20角 0.5元=5角 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
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2) “买上面3种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同一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列式计算?钱该怎么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角+2角+6角=11角=1元1角
(3) 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 )块这样的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 )角。
(3)要买一把小刀,还差( )角。
(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文具是( )。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6
设计说明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人民币,所以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在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明确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然后根据教材提供的关系图,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
2.在教学时,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人民币的作用,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护我们国家的,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从小养成存款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教材使用)
学生准备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教材使用)
教学过程
⊙出示情境,导入新课
1.铺垫。
课件出示教材52页4幅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说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购买文具、买票、买报纸和存零钱)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人民币)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象征,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国家。同时我们也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2.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看看它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列举出使用人民币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财,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你们能认出几种?是怎样识别的?
学生说出这些人民币的名称和识别的依据。
(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等可以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能否对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交流。
预设
生1:按质地分,可以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种。
生2: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
生3:还可以按上面写的`年份分类。
……
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小结:用纸张做的钱币叫做纸币,用金属做的钱币叫做硬币。(板书:纸币、硬币)按照人民币的单位分类可以把钱币分为三类,即分别以元、角、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板书:元、角、分)同一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如1元纸币和1元硬币是等值的,1角和5角的纸币和硬币也是如此。
3.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认识元和角之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老师要和同学们做一个“换钱”的游戏。
师(出示一张5角纸币):如果你用1角纸币来换老师的5角纸币,你应该用几张?(5张)
师(出示一张1元纸币):如果你用1角硬币来换老师的1元纸币,你应该给老师几枚1角硬币?(板书:1元=10角)
师:还是换老师的1元纸币,请你选任意面值的人民币来换,并分别摆一摆,看用几张纸币或几枚硬币。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摆出几种情况之后,教师小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换,所换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也就是1元。(出示教材例2中的左图)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1)运用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拟购物,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特点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人民币的换与取。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60~62页。
教具准备:
小面值的人民币。
学具准备:
小钱箱、小面值的人民币若干,商品。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导入新课。
师述: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2、认一认。
(1)师述: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盛钱的小箱子,我们称它为小小银行,请你们到小小银行里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
(2)下面请小朋友相互介绍一下你拿的是多少钱,说说你拿的人民币有什么特征?(适时介绍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3)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1元的钱和比1元少的钱,其中1角、2角、5角这些都是几角的钱,1分、2分、5分这些都是几分的钱。刚才小朋友讲到1块或几毛,这是平时讲的土话,1块应该说成1元,几毛应该说成几角。
3、练一练。
做第61页“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齐做后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在认识人民币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拿一拿自己所认识的人民币,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人民币,并通过连一连、填一填等多种练习形式加深学生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
4、拿一拿。
(1)师述: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拿钱买东西吗?(出示货架,上面有单价分别为5角、8角、1元的练习本、8角邮票、一盒笔芯等。)如果要买1本练习本,谁知道需要多少钱?
你会拿5角钱吗?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拿出5角钱后交流。
(2)提问:如果买1张邮票,应付多少钱呢?你会拿8角钱吗?
拿好在组里交流,比一比哪组拿法最多,再请一组在班内交流,其他组补充,小学数学教案《2.5.1 认识人民币|人教课标版》。
[评: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购物前的取钱活动,练习币值的简单相加,初步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元=10角、1角=10分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
5、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提问:如果买1盒笔芯,要付多少钱?你能拿1元钱吗?(学生拿一拿,同桌检查,相互交流。)
师述:付1元钱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10角就是多少?1元就是多少?
板书:1元=10角
(2)想一想:1角=( )分
[评:创设一个购买价值1元笔芯的问题情境,通过同桌间的相互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领会不同付款方式的共同点,帮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并由此联想到角与分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小小商店:
1、师述:刚才小朋友表现得很好,下面请小组长给每个小朋友发1张1元的人民币。
2、创设一个购物情境。
(1)出示物价牌,并摆放若干实物。
(2) 橡皮 自动铅笔 铅笔 尺 本子 美工??
2角 7角 4角 3角 5角 9角5分
(3)安排售货员和收钱、找钱的人员——准备好盛钱箱。
3、进行购物活动。
拿1元钱喜欢买什么就买什么。
4、学生自由购物,交流。
1元钱你买了什么东西?
先交流买1件,应找回多少钱,再交流用1元钱买两件或更多件东西的付钱、找钱情况。
[评:创设小组购物的真实情境,让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体验1元钱可以购买不同的商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你还知道些什么?
2、我们从小要养成节约用钱的习惯。另外,人民币是国家印制的,我们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面乱画,要爱护人民币。
四、课后作业:
1、帮妈妈购买物品。
2、到商店看一看,有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评: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内的学习活动得以延伸,通过帮妈妈购物和到商店的调查活动,再一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总评:整堂课以购物活动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充分体现了教师崭新的教学理念。
《认识人民币》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