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践操作的教案,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我们在写教案时,建议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28写作材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劳动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劳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彩泥制作小拖鞋。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有创意地制作小拖鞋
制作准备:
泥,泥浆,雕塑刀,牙签,擀面棍,布等。
制作过程:
1、激趣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穿的拖鞋的式样可多啦。让我们用泥做双漂亮的小拖鞋吧!
2、观察思考
说一说你的小拖鞋的式样。观察泥拖鞋,你能看出它是怎样做成的吗?
3、实践探索
让我们用泥板粘接的`方法做一双泥拖鞋吧!
a、制作泥板
把一块泥巴擀成板状。
b、制作鞋底、鞋面
先用牙签画出鞋底、鞋面的形状,再用雕塑刀切割成型。
c、粘接鞋面
先用牙签在粘接处划几下,让表面变粗糙,然后再涂上泥浆,把泥制鞋顼和鞋底粘牢。
d、装饰成型
你能把你的小泥拖鞋装饰得更漂亮一点儿吗?
4、思考与实践
拖鞋的样子可真多。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做出其他样式的拖鞋吗?泥拖鞋在特制的窑炉里高温烧制后会就成陶瓷。如果有条件。你也可以试一试。
四年级劳动教案篇2
活动:
劳动光荣,劳动快乐
活动地点:
302班教室
活动时间:
4月27日
活动对象:
302班全体学生
活动目标:
1.知道劳动节的来历。
2.通过,明确一切的劳动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一、活动准备:
1.歌曲欣赏
2.说生活中的故事并进行简析
3.劳动节来历的资料介绍
4.《劳动节》flash
5.各节目配套的ppt和背景音乐
6.歌曲回顾
二、活动过程:
(一)导??
师:同学们,这节班会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做爸爸妈妈的的小助手。
(二)劳动节的由来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五一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五月一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
(三) 讲故事
故事一:
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
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
故事二:
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
讨论:
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
(四)三句半《我们爱劳动》
(五)判断
1.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
2.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 )
3.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
4.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六)质疑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请举例说明。
(七)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
(八)学生齐读关于爱劳动的名言警句
(九)班长要求全班同学要做到
1.会穿衣服和系鞋带;
2.自己会系红领巾和洗红领巾;
3.会自己整理床铺和书包;
4.会自己洗脚、梳头;
5.会叠衣服和摘菜;
6.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
(十)竞赛
整理书包比赛
三、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
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劳动是艰苦的,也是快乐的,更是光荣的。只有勤劳的人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今天你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有了点劳动的热情,学了点劳动的知识和本领,希望你们不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勤劳的人,一个能创造生活的人!同学们,愿我们把勤劳精神发扬下去,在劳动中接受锻炼,成为生活的小能手,成为父母的好帮手。
四年级劳动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体验劳动的快乐,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3、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珍惜父母的辛苦和 劳动。
班会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 什么?这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是我们的值日生用他们的辛勤劳动 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劳动是最光荣的!
(二)学会尊重劳动者
我们背着书包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时,当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 衣服,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时,你是否会想到那些为我们创造美好生 活的劳动者?你是否体会到这些劳动者们所付出的艰辛呢?假如这些 劳动者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是最值得尊重的人。让我 们为这些可敬的劳动者送上最美的赞歌吧! 下面请欣赏诗朗诵《劳动之歌》。
(三)分享劳动的故事
劳动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无一 不都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自己的一切。下面,我们就一起 来分享这些感人的劳动故事吧!从他们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四)表扬爱劳动的同学。
劳动是可敬的`,劳动是光荣的。同学们,擦亮我们的眼睛,看看 我们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让我们向他竖 起赞赏的大拇指,说一句赞美他的话!
(五)点燃热爱劳动之情。
劳动是光荣的,但劳动也是辛苦的!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 你会怎样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呢?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让我们用双手学会服务,学会劳动,学会创造,都来做勤劳好孩子;让我们用汗水描绘自己的理想,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四年级劳动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基本思路是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功能的转变。教材的内容易于学生接受,篇幅少而精。小栏目的设计,题目、教材语言的表达都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并图、文并茂。封面设计等都不超越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现有知识。原教材来自城市内容的比较多,来自农村的比较少,新教材兼顾了农村、农业、农民、粮食问题和环保问题。
四上年级有16课,其内容涉及:编织类(纸绳工艺)5课,种植、养植类3课,家政类3课,工艺制作类4课,四小(电子、电工机械、模型)类2课,奇思妙想头脑om类1课。
编织(纸绳工艺):
1、动物乐园
2、大鱼和小鱼
4、别致的小鞋
5、漂亮的背包。
种植、养植:
1、金盏菊的播种
2、种蚕豆
3、金盏菊的养护。
家政:
1、面包房里的劳动
2、缝布袋。
工艺制作:
1、“可乐”机器人
2、纸杯毛驴
3、曹冲称象
4、“迷你”坦克。
电子、电工机械、模型:
1、安装门铃
2、南湖红船模型制作。
奇思妙想头脑:
风力车。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我校四年级学生大都是从在农村长大的。他们都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美丽而可爱的校园。经过前几年的学习、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简单劳动制作能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并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术。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强,相信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是乐于学习生活中的知识与技能的。
三、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设计与制作。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教学策略与措施:
1.注重基础。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是基础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2.体现综合。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结合起来。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
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劳动与技术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劳动与技术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的传统和特色。
四年级劳动教案篇5
简析教材:
“缝布袋”一课是“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中的手工缝制内容。在小学阶段,关于手工缝制这一内容,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本课教学旨在通过缝制布袋,强调工具针的使用,落实平针针法的技能,体会同学间互助合作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我认为要着重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点,要落实穿线、打结这两个技能;
第二点,掌握用平针缝制的技能;
第三点:学会收针的技能。
当然,劳动与技术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上,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我觉得学习应该选择更具有实际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内容。学生制作的作品除了教材内容中的布袋,还可以是“小笔袋”、“环保袋”等等。教学要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用武之地”,真正认识到缝制技能是生活的基本技能之一,从而提高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手工缝制是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之一,这种劳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也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很多产品,丰富我们的生活。
(2)了解缝制常用的工具是针,材料主要是线与各种纺织原料。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并制作一只简单的小布袋。
(2)初步尝试用平针法把小布袋缝制好,要求尽量缝得针脚匀称,缝合平整。
(3)能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赞赏和修改的意见,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制作一只小布袋,感受到自己已经很能干,并愿意缝纫作品为家人服务。
(2)在与同伴一起合作、讨论制作的步骤,一起互相协作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劳动是一种创造,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模仿、实践,掌握平针缝制的技术。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缝制过程中两手的协调配合和收针时的打结,有一定难度。
阐述教法
根据本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等技能的掌握仅仅依靠出示照片、教师讲解,学生是很难掌握的。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录像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录像特写,将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等技能直观的展示出来,这样边看录像,边听老师讲解,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能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位学生,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清楚地得到技能学习的指导,然后再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更好的掌握以上技能,从而能够独立制作手工缝制作品。
指导学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通过各式各样布袋作品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在孩子渴望学习这种技能的状态下,对孩子进行技能的细致指导,效果将事半功倍。同时,也能有效的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该节课对以下几点基本技能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穿线:一般情况下,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并把线的一端剪尖,然后进行穿线。打结:关于打结的方法有许多,通过录像和老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强调结的大小要根据布的密疏来定。
平针:虽然一上一下看似简单,但对初学者来说,要掌握左手拿布,右手拿针的缝制动作配合协调,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此孩子要进行充分的实践练习。收针:要求不留下过长的线,这样才能使布袋收口紧密。
教学内容设计及安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将给内容分三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安排:了解针线缝制,初步掌握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等技能。
第二课时安排: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等技能的巩固,及针法的拓展,如平针、回针等。
第三课时安排:学习制作布袋的流程,通过设计、讨论、合作、实践,制作出精致的布袋。
接下来,我就重点对第一课时教学,说说我的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学生要准备好针、线、剪刀、布。
教师准备好录像和课件。
一、创设情景,了解手工缝制。(5分)
设计意图:
1、通过观察自己的衣服,裤子的边缘,发现通过针线缝,可以把两块布缝起来。
2、通过课件了解针线的发展史,使学生对手工缝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通过认识工具与材料,让学生更加清楚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
4、通过优秀布袋作品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手工缝制的兴趣及积极性。
二、学习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的基本技能。(20分)
该环节是整节课的重要环节,技能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制作。所以,在该环节中,我在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录制了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四段操作小片断,试图通过边看录像边讲解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的知道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更好的掌握手工缝制的基本技能。为什么不直接演示,而要通过录像演示呢?原因有两点:
1、书上确实已经将整个缝制布袋的操作流程以照片的形式出示,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阶段,所以对于较为抽象的照片,大部分学生都看不懂,因此在后续的操作中就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了课堂的教学。
2、以上这么多的技能学习,工具非常细小,动作非常细巧,如果只是空口说说,或直接演示一下,效果是非常差的。而录像就很好的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
除此以外,在课前,我对学生座位的安排也作了精心的调整,由2人一组调整为4人一组。这样的调整,主要是由于每个班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性,所以在初次练习实践中通过四人小组的相互合作及互相帮助,既让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有了表现自己和帮助别人的机会,而且让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掌握基本的缝制技能,为后续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增加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采用平针缝制,设计制作平面图案。(13分)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平面图案,用平针缝制图案,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仅巩固了平针缝制的技能,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有所获,感受到掌握缝制技能的乐趣。
四、课的延伸。(2分)
由于手工缝制这节课,学生在缝制作品时,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一节课只有40分钟,所以在课中练习的时间有限,不能对缝制技能进行很好的巩固,所以,在课的最后布置-----用平针缝制出漂亮的图案作为课外作业,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实效性,更好的落实平针法的技能。为后续制作布袋,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年级劳动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