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是在上课之前老师们需要认真准备的,编写教案必须以课程教学大纲的学时分配为基础,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 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 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3、 鼓励学生多角度来理解课文。

学习重点

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学习难点

多角度阅读课文,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方法

自学研讨

走近作者: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

教学过程:

预习展示

预读:

积累:

(1)字音 耸立( ) 迂回( ) 训诫( ) 啜泣( )

纳罕( ) 瘦骨嶙峋( ) 头晕目眩( ) 着眼( )

(2)释义

训诫 嶙峋

纳罕 啜泣

小心翼翼

解读:

1、 仔细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 人物 。

2、 感知全文:

本文主要写了我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在悬崖 、 的经历。

其中 揭示全文的主旨。

3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

4那座悬崖有多高,悬崖加有多高?

5、我取得成功的心里历程是: 、 、 、 。

6、找出景物描写,体会它的作用。

7、如何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提升展示:

展读:

1、阅读本文,你获得的人生启示是什么?

2、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吗,是如何克服的`,从中吸取了怎样的经验教训?

3你能挑战自我、取得人生道路重大成功,你认为有哪些因素?

品读:

1、文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如果你遇险,你的父亲会怎样救你,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中、西方教育子女方式的不同。你认为区别在哪里?你更赞同哪种教育方式,理由是什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两个古诗文小段。

2、 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 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第一部分写百年屈辱史的用意;

2、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好处。

教具准备:

?祖国》录音带、小黑板(写六种方式、《祖国》歌词)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激情入景:

二(4)班的同学们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首届艺术节中,我班荣获了第一名……这节课,希望同学们有好的表现。

2、 材料分析:

(1) 1842年8月,中英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 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3)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4) 20xx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学生发言:中国,有着屈辱的历史,但如今,它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祖国能在国际上有着显赫的地位,是离不开一些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在国防事业上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邓稼先。

二、 初步理解课文。

1、 简要介绍邓稼先及作者。

华侨、华裔的含义。

2、 朗读课文,简要说说各个小标题部分分别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什么内容。

三、 速读课文,深入内容。

你想提出一个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集中讨论:

举例:

1、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年屈辱的历史:

既交待了邓稼先的成长背景,又突出他对民族复兴的贡献。

2、 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照起来写?

突出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3、 文言文的语段的意思是什么?

4、引用的目的是什么?

四、 情感渗透:体会感人之处。

读了本文,你全面了解了邓稼先,请你对照插图,阅读有关邓稼先的资料,以“我心目中的邓稼先”为话题,举一个典型事例,说说你对邓稼先的评价。

五、 内容迁引:

学习本文,你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请同学们用特殊的方式展示出来:

1、 成语。

2、 名人名言。

3、 相仿事例。

4、 一首歌。

5、 一首诗。

6、 用一组排比句。

六、 小练笔:

我们的祖国,因这样的骄子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还不能向邓稼先博士那样为祖国去效力,但我们可以为王畈中学争光,为二(4)班争光。先前,那些同学可以说就是我们身边的“邓稼先”!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身边的“邓稼先”吧!

附:板书:

邓稼先

杨振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3

一、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等。

二、故事背景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三、理解词义

1、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2、滑稽:形容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3、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4、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5、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6、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一17段):写“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而“我”却因体力不支被困在悬崖中途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18一20段):详细叙述爸爸教“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脱离危险的经过和“我”的心理感受。

第三部分(第21—29段):写“我”由小时候的爬悬崖经历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人生经历。

五、问题归纳

1、文章开头介绍天气的炎热,有什么作用?

写天气酷热,实际上是写爬悬崖的原因,为下文写爬悬崖作铺垫。

2、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杰里是“我最好的朋友”?

交代“我”和杰里的特殊关系,为后文埋下伏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杰里叫来了“我”的父亲,使“我”摆脱了危险。

3、既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自己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矛盾吗?

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自己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铺垫。

4、⑦⑧⑨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我”当时的处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这样的情态描写,“犹豫不决”“悬崖底下的地面摔个粉碎”这样的心理描写,“我缓慢地爬着,扒住岩石的表面”“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这样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我”当时痛苦的处境,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孱弱、胆小的孩子形象,预示了“我”即将面临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

5、“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句子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6、“抽噎”与前面的“哭泣”“呻吟”“大哭”有什么不同?

“抽噎”这里有被困悬崖导致的满腹委屈,有下了悬崖后回顾的后怕,更是成功之后的喜极而泣,前面的几个词都是在写“我”被困悬崖时的恐惧、焦急。

7、“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趴在岩石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做到→再一次“我”做到了→一次一步成功脱险。启发: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就容易战胜了。

8、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遇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小了,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既总结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六、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我”小时候爬悬崖遇险以及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战胜困难、脱离险境的经历,从而得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战胜它的信念并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从当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最终成功战胜它。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速读,把握记述文六要素,训练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训练引导学生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全文,引导学生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掌握文章脉络的基础上,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包含生活哲理。

【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字音:闷热(mn)玩弹子游戏(dàn) 不能动弹(tán) 全身颤抖(chàn)

着眼(zhuó) 卜卜乱跳(bo bo) 连攀带扒(b) 啜泣(chu ò)

瘦骨嶙峋(lín xún)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挺努力,却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等等,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庄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那么首先请问大家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也就是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等)

明确:记叙文

2、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方法默读。

默读就是要求带着一定目的,不出声、非常快速地阅读。它是我们今后学习中用到的主要读书方法。

要求: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中嘴里小声叨念;因为“出声”就影响阅读速度,“手指”同样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

回忆故事要点:

(1)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的还有哪些人?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

(4)故事发生的起因是什么?

(5)故事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6)故事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4、我们现在根据归纳的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这个故事,注意复述时在事情的经过部分要详细一些。

明确:我和小伙伴去爬悬崖,中途被弃遇险,后来经过父亲的'指点,摆脱困境的故事。

四:走进文本

1、“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

2、“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

明确:“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3、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4、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五、拓展延伸:

1、前面提到的两个“啜泣”与奥运会刘翔、王义夫等运动员获得冠军后的“啜泣”是否相同?(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现知识转化、延伸。)

2、谈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教育我们克服困难的?

六、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完成相对应的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讲解表达方式和描写的方法。

明确: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描写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 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3、心理描写: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明确:课文第二部分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

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4、“我”心理变化过程怎样?

明确:

最初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随后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巨大成就感

5、景物描写

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说说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用:1、渲染气氛

2、衬托人物的心情

6、找出提示本文的道理的句子。

1、“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

明确:“经验”有两层意思:

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2、“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评点)

明确:“屡次”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

三、小结

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

四、体验与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对于我们学习具有那些积极的意义?面对考试失败,面对竞赛的失败,我们的心理时怎样想的?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

假设自己是故事中“我”的一个小伙伴,以《当同伴陷入困境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预习短文两篇

六、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你能办得到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能办得到的

毫无信心————顿生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小悬崖:不着眼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抵达目的

大人生:不害怕困难──积小胜渐成大胜──取得成功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5

【教学构想】

现在的学生,都拥有美好的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此时,该如何面对呢?是积极进取,还是踟躇不前?为此,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成功的信念,学会找寻解决困难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感知和体验文本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并从中受益,以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七年级,正是学生思维从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重要时期。本文的相关内容与学生固有的信息储备形成了一定的信息差,所以本文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和丰富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针对以上的分析,教学中拟采用以下方法:

1. 首先布置预习。

从两个大的方面引导学生预习:

①请同学们提出自己最感困惑的问题。

②用笔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或词语,并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2.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准备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①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③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重点段落,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

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把握文章的主旨。

⑤体验反思: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可吸纳和构建的平台。

3.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人生经验”。

【教学目的】

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2. 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的方式去战胜困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有过紧张害怕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谈一谈令你紧张害怕的往事。(用提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八岁时经历的一件事,看看他是怎样战胜紧张与害怕的。

二.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1. 小悬崖壁上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 从这件事上学到了什么经验?

(先读最后一段,进一步设疑激趣,让学生抓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来领略全文)

三. 速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请学生简要复述故事。

2. 将叙事部分分成两个层次。

(这一环节要培养学生静心研读文本的习惯,训练学生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归纳、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四. 请一生读课文第一层次,其他学生听读思考:

1. 为什么小朋友的提议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2.什么促使我又跟着他们跑呢?

3. 爬悬崖时其他孩子的动作是怎样的?我又是怎样的?找出动词,进行对比。

4. 找出我爬悬崖时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让学生从文本中搜集信息,整合信息)

五. 表演朗读父亲和亨特的对话。思考:

1.“我”最初是怎样的心理,随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3.想一想:下来之后,我会对爸爸说些什么?会对杰利说什么?

4.我究竟在“战胜困难,战胜自我”时学到了哪些经验?

(这一环节通过品读父亲和“我”的对话,让学生融入故事,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无形之中解决难点)

六. 再次齐读最后一段,理解这一段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1.“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一句中“岩石”的象征含义是什么?

2.“那最初的一小步”一句中“一小步”的象征含义是什么?

3.“自己所走的路多么遥远”一句中“路”的象征含义是什么?

七.写作训练

将自己生活经历中所遇到的一事写成小文章。注意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七. 作业布置。

八.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相关文章:

蔬菜香香教案5篇

拔萝卜教案5篇

教师教案5篇

装大米教案5篇

幼儿墙教案5篇

教师教案最新5篇

葫芦馆教案模板5篇

绘风筝教案5篇

剪纸鼠教案5篇

父亲画教案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