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捞月的教案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撰写教案可以更好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使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下面是28写作材料小编为您分享的猴子捞月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猴子捞月的教案5篇

猴子捞月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传统民间故事的趣味。

2、理解倒影与水的关系。

3、锻炼语言描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五册第9-13页。

2、挂图《猴子捞月亮》。

3、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边看幼儿用书,边听故事。讨论

——教师:为什么猴子们要去捞月亮?

——教师:月亮到底在天上还是在水里呢?

二、边看挂图边分析再听一遍故事,探讨细节。

1、幼儿与好朋友面对面坐好。

——请幼儿和好朋友面对面坐在一起,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好朋友的特点。

——教师:请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做好,我们来仔细看看好朋友吧。

2、说说好朋友什么样子。

——是谁发现月亮掉进水里了?学一学他的样子。

——猴子们是怎样去捞月亮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月亮被捞上来了,可是为什么又打破了呢?

——猴子们后来又发现了什么?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三、回到故事的整体,谈谈自己的想法。

——你喜欢这些猴子吗?为什么?

——他们是聪明的猴子还是傻猴子呢?为什么?

——夜晚的`水里除了月亮的影子,还会有什么影子呢?

——要是在白天,小猴子能从水里看见影子吗?

活动延伸:

1、在自由活动时间里播放故事《猴子捞月》让幼儿加深印象。

2、进行故事表演游戏,教师可以扮演老猴子,引导幼儿表现故事中的一些细节。

猴子捞月的教案篇2

目标:

1 、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 、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 、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

1 、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 、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猴子捞月的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都爱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讨论新问题的年龄特点。我根据这个时期儿童特有的特质,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小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

3、学习词组:又圆又亮、蹦蹦跳跳、东瞧瞧、西看看。丰富词汇:倒挂、倒影、捞。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会根据故事的情节讲述故事内容。

2、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讲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化教学课件

2、投影机及投影片

3、拼图及底板1套(9张)

4、手电筒四个、4盆清水

5、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用“找猴子”的情节,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说:“小朋友,你们听听今天谁来到我们的电教室了”?“咦,只听到猴子的叫声,那猴子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原来,猴子就在电视机里面。猴子说,今天要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听,这个故事叫《猴子捞月亮》。”让幼儿读两次故事名称。

2、 操作电脑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讲到“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捞月亮”时让幼儿学习“捞”的动作。提问:可以用什么来捞?月亮有没有捞上来呢?(让幼儿自由议论,尝试回答)。

(2)让幼儿分散尝试做小实验——捞月亮。(手电筒的倒影当月亮倒影,小勺做打捞工具。)

提问:月亮可以捞上来吗?为什么?学习词:倒影

(3)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

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讲了什么?

它们有没有捞到月亮,为什么捞不到?

3、看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汇、词组。重点理解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4、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猴子?为什么?

5、 幼儿尝试操作学具,讲故事。(为小朋友准备电脑、投影片和故事拼图)

低水平:操作电脑,学讲角色的对话。

中高水平:(1)按顺序排放投影片、讲故事。(2)拼图后,按顺序排放图片、讲故事。

6、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7、通过“猴子学样”的游戏,表演故事内容。师说:“猴子很喜欢模仿别人,我们也来学猴子,看哪个小朋友学最像猴子。”幼儿听音乐,跳《猴子捞月亮》的舞蹈出场。

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活动《猴子捞月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儿都理解到了猴子们捞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时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还需要幼儿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发现,我们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们以后的活动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与资源。

猴子捞月的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三、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猴子捞月的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学习运用量词。

(2)激发参与讲述活动的兴趣。

(3)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将废旧物有效的利用起来。

制作材料:月饼盒、纸卷筒、方便面纸碗、卡纸、纸杯、药瓶纸盒等。

制作步骤:

(1)在方便面纸碗的外面画砖纹,碗口向下做井。

(2)纸卷筒做树干,用绿色卡纸做树叶,粘贴在树上。

(3)用卡纸画猴子后剪出外形并过塑。并在猴子的背面粘贴上磁铁。

(4)打开纸盒,用深蓝色卡纸做背景,然后将井、树和猴子一起置于盒子里,组合成《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画面。

操作要求:

低、中水平:能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操作,并能爱护玩具。

高水平:自己能独立的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操作玩具,做到口手的统一。

猴子捞月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月的工作计划模板6篇

爱国卫生月的工作总结7篇

安全生产月的工作计划精选7篇

2024年9月的工作总结范文6篇

安全生产月的工作计划最新7篇

爱国卫生月的工作总结推荐8篇

安全生产月的工作计划推荐6篇

爱国卫生月的工作总结优秀6篇

学习安全生产月的心得体会7篇

党员月的思想汇报范文优秀6篇

猴子捞月的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