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完善的教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与教学相关的评估工具和评价标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促进有效的师生交流和合作,28写作材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混合运算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混合运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计算,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进行运算,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计算,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课堂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18÷(12-3)
2、将上题中的数据改为分数,问运算顺序怎样?
3、问: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是否一样?
1、出示例1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人上黑板,集体说解题顺序。
2、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
3、教学例2
出示例2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口答、老师边板书边提问。
指出:这道题在把除法改为乘法后,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所以我们在混合运算时,每一步计算时,都要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能用简便算法的一般用简便算法。
4、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2题
问:应用了什么定律,要怎样计算?
指出:在除法转化成乘法后,要注意有一些题可以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这节课学习了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谁来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怎样?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十一第1~3题的第一行,第4、5题
课后感受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简便运算上,基本上同学们还是掌握的不错。
混合运算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计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能灵活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选择简便合理的运算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验、有错即改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2、出示例1
引导:同学们,这两个物品你认识吗?(中国结)你从主题图中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让说说是怎么列式的,并且是怎样想的。
板书算式:2/5×18+3/5×18(2/5+3/5)×18
3、揭示:这两个含有分数的算式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尝试计算,认识运算顺序
引导:这两道算式各是先求的什么?你能计算出得数吗?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2/5×18+3/5×18,你先算的什么运算?乘法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说明:先算小中国结和大中国结各用彩绳多少米,也就是先算这个算式中的乘法,这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提问:(2/5+3/5)×18先算什么呢?先算的是哪个数量?
说明:先算两种中国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多少米,也就是先算括号里的
2、小结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这两题的计算,你认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可以怎么算呢?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相同这里有乘法和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3、明确运算律。
提问:比较解决例1的两种不同解法,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果让你选择算法,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的运算。根据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提问: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先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例如第一小题,分数乘除法连在一起,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一次约分,同时计算再如第二小题,分数连加时可以同时通分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说说哪里用了简便算法,分别是怎样想的。小结:简便运算主要应观察算式的特点,看能不能运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不能直接进行简便计算,要先算一步或几步才能应用运算律或规律简便计算,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能不能用简便计算。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每道题是哪里用了简便计算,依据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在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五、布置作业。
混合运算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符号问题。
突破:从 小学四则混合运算出发, 采用以旧引新,课本示范,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环节1 、温故知新
1、计算 ( 三分钟练习 ) :
( 1)(-2) 3 ; (2)-2 3 ; ( 3)-7+3-6 ; ( 4)(-3) × (-8) × 25 ;
( 5)(-616) ÷ (-28) ; (6)0 21 ; ( 7)3.4 × 10 4 ÷ (-5)、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本节课我们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环节2、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先阅读完预习要求,再用15分钟时间进行预习。
预习要求:
请同学们利用15分钟的自学时间完成学习内容中的三个模块, 自学中保持自学环境的安静,认真高效的完成自学任务。
自学内容要求:
1 、完成法则自学模块,理解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2 、法则的运用。完成例1 、例2 的二个自学模块。
自学模块(一)
仔细阅读课本66 页第一段,完成下列内容。
1、 计算:
(1) -2 ×32=
(2) (-2 ×3 )2 =
2、 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3、 小组交流:
回顾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规定的?
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
自学模块(二)
例1计算:6 1 1 5
—×(-—-—)÷—
5 3 2 4
根据以下提示分析例1 计算
1、例1 中是一些什么样的运算?像含有这样运算的习题与在小学时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观察运算: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
思考顺序: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
动笔计算: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要“跳步”太多。
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2、写出例1计算过程
3、巩固练习
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16×(-3/4+5/8)÷(-2)
① ;
②、
使用运算律,解题步骤是怎样的?能计算出相同结果吗?但哪种方法更简便?
4、小组交流
自学模块(三)
例2计算:(-4) 2 ×[( -1) 5 +3/4+ (-1/2) 3 ]
1、根据以下提示分析例2计算
仿照例1.
观察运算:
思考顺序:
动笔计算:
检查结果:
2、写出例2计算过程
3、巩固练习
( 1 )(-4 × 3 2 )-(-4 × 3) 2、
(2)(-2) 2 -(-5 2 ) × (-1) 5 +87 ÷ (-3) × (-1) 4、
3、小组交流
环节3、达标检测
( 1)1÷(-1)+0÷4-(-4)(-1) ;
( 2)18+32÷(-2) 3 -(-4) 2 ×5、
(3)计算( 题中的字母均为自然数) :
[ (-2) 4 +(-4) 2 · (-1) 7 ] 2m · (5 3 +3 5 )、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
环节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求大家做题时必须遵循“观察—分析—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1、先乘方,再——————————————————————
2、同级运算———————————————————————
3、若有括号———————————————————————
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并注意符号问题。
环节5、课后作业
课本67页习题
混合运算教案篇4
教学内容:
p75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 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的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的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后教师小结。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板书,并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想想该怎么算?让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地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何联系?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这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指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问: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连在一起,你是怎么处理的?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3.做练习十二第5题
提出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
4.做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直接写出得数,集体核对。
5.做练习十二第2题的第1竖排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后评讲。
6.做练习十二第3题的第1竖排。
练习后评讲。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做练习十二第2题第2竖排。第3题第2竖排,第4题学生自主完成
后全班交流。
混合运算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在运算过程中能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适量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获得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的经验。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难点: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符号确定以及运算中的顺序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已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有哪些?你能分别说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吗?
观察:(1) (2)-3-[-5+(1-0.6)]
你能说出这个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上面算式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多种运算,我们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在小学里所学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这些运算顺序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是否适用?
归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的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题:
(1) (2) -3-[-5+(1-0.6)]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演示,完成后,评析,强调运算顺序。
解:(1)原式=17-8÷(-2)×3 (先乘方)
=17-(-12) (再乘除)
=17+12 (后加减)
=29
(2)原式=-3-[-5×0.4]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2)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注明运算顺序,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运算顺序。
2、学生练习并与同伴交流:
计算: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选三位学生上黑板演示,比较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原式= (先算括号里的)
= (后算乘方)
=-11 (再算乘除)
解法二:原式= (运用分配律)
= (先算乘方)
=-6+(-5) (后算乘除)
=-11 (最后算加减)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解法,体会运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
3、练习:p47练习第1、2题
四、总结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计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在同级运算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要正确使用符号法则,确定各步运算结果的符号。
3、在运算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运算律。
五、作业:p48习题1.7a组第1、2题
备选题
1计算:
(1),(2)
(3)
2现定义两种新的运算:“○”、“▲”,对于任意的两个整数a、b,a○b=a+b+1,a▲b=ab-1
求4▲的值。
3:规定a※b=,求10※(2※4)的值。
混合运算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 乌龟教案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