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出有价值的心得体会,大家需要深入研究相关,每一次心得体会都是一次自我对话,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经典心得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学经典心得篇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活动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班级偶尔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袁尔迪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
闫鹏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表现的非常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学生学习诵读经典美文,实在是一种极佳的方式。“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学经典心得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豪迈的诗句,写出了东汉末年三足鼎立时的情况。然而,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个古典名著,心里更多的是对它的不满。
罗贯中的文笔自然绝妙,但它用这绝好的文笔,或多或少地添入了自己对人物的看法。他不喜欢才智过人的周瑜,便把他描写成妒贤忌才之人;他不喜欢英俊帅气的蒋干,就把他写成面目丑陋的人……
就拿那个被我们误读了千百年的曹操来说,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一个狡诈的小人。最令我觉得血腥的一幕便是曹操误杀了吕伯奢全家,还大言不惭的说出了“宁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的狂言。当时陈宫看到这件事便弃他而走。但是历史上,曹操做了兖州牧时,陈宫也做了兖州东郡的太守。如果他的'真的不齿曹操所为,怎么可能在曹操得意之时做了太守呢?
周瑜善妒的形象在中国妇孺皆知,连语文课本上都出现过他丑恶的嘴脸。但是宋朝大文豪苏轼却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这么写:“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这句来看,周瑜很帅,很有谋略,聪明绝顶,老婆还是个公认的大美人。他有什么好嫉妒诸葛亮的?应该是别人嫉妒他才对啊!
最后我来评价一下“草船借箭”这件事。我认为有几个疑点:
1、大敌当前,孙刘联盟连箭都没有还谈什么抗曹?
2、周瑜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他不是个会在强敌面前谋害战友的小人。再说了,就算周瑜妒贤忌才,那程普怎么会感动地说出这种话——“与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这说明周瑜很大度呀!那他怎么会容不下个比他小的诸葛亮呢?
?三国演义》是一本很好的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从历史角度来看,它还是有着很大的缺陷的。
学经典心得篇3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终身,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读了那么多书后,我有以下感受:
一,学习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学习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每个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三,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
或许我们不知道学习是什么,但我们一定要弄清学习不是什么。学习是一项活动,我们必须明白创建学习是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就符合学校的第二曲线理论。这样我们才会使组织内部的变化超前于外部的`变化,才会保证组织内部有足够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竞争优势,达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既然我们找到了创建学习这条路,我们就不怕路远。扩展组织创造未来的能量,保证拥有组织需要的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这需要全体成员全身心的投入。既然我们对过去的理论基础研究少,那么,现在市场的要求,需要我们来补上这一课。以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管理,提升我们的业绩。
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学经典心得篇4
9月20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五届育龄童全国小学国学经典教学观摩培训,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国学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简短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个人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为此,我们也进取响应,广泛开展“读经典”活动。读经典能更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感知民族博大智慧和完美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仁笃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进取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学校、书香家庭、书香社会。
一、教师悟领经典修身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仅有用知识武装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梦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必须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样了解自我,明白自我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教师真切感悟经典之美,品味与书为友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经过学习经典让教师体会以德明志、博学多才的内涵,使教师们多一些文化积淀,写起文章来如行云流水,说起话来字字珠玑。教师们仅有深刻认识到容纳下纵横千年的文化的国学,才会在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下淡定从容、高雅脱俗。国学,是最质朴的`人生指南,是对世界的精辟认识,对为人处事的精准总结,日常行事的准则;学习国学,能够陶冶教师的情操,提升教师文化底蕴,实现教师的升华。
二、学生诵读经典促成长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诵读就是最好的货币,在学生时期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长大后定会受益终身。学生经过背诵和练字潜移默化地将历史地理,道德礼仪,生活知识和识字阅读本事结合在一齐学习语文,使学生在读诵的过程中语言本事、想象本事、思维本事从根基上自然生长获得语感语境。经典美文诵读能够当今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走出一条欢乐阅读之路。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们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我走出迷茫,使自我的人生简便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以此为傲,也期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经典心得篇5
悲惨世界是19世纪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讲述了酷刑犯冉阿让跌宕起伏的一生。
主人公冉阿让是一名诚实的工人,他帮忙姐姐抚养7个可怜的孩子,有一年的冬天,冉阿让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姐姐的孩子挨饿,他偷了一块面包,却所以被判五年的有期徒刑,服刑期间因受不了牢狱里面的生活,他逃跑四次无果反而使得刑期从五年被加至十九年。
假释出狱之后的一个晚上,冉阿让来到了米利埃主教家门前,仁慈的主教和他一齐进餐并收留他过夜,在那个夜里,冉阿让却偷了主教家里的银器,被主教发现之后还将其打伤,冉阿让携带银器在逃跑的途中被巡逻的警察发现并且逮捕至主教门前,在这个关键时刻,主教米利埃却和警察说冉阿让身上的银器是他馈赠给他的,并且当着警察的面,他将自我家里的银烛台也一并取出赠送给了冉阿让,就这样冉阿让被释放了,主教的善良宽厚与仁慈给了冉阿让新生的勇气,那一个晚上,冉阿让的灵魂因为一袋银器得到了救赎。
从那以后,冉阿让更名换姓为马德兰,并开始了新的生活。经过十年兢兢业业的努力冉阿让成功地蜕变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开办了工厂,并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等等义举得到了市民们的爱戴与尊敬,还当上了市长。
也是在兴办工厂期间,他认识了一位名叫芳汀的.女工,这位女工貌美,却因年轻时候的无知与天真,真心地错爱上了一位大学生并失身怀孕还产下一女柯赛特,这位大学生薄情寡义,不久便离开了芳汀,芳汀为了养活女儿,将其寄养在一户贪婪的人家:泰纳迪埃的家里,芳汀自我外出打工并每月寄生活费给女儿。
在马德兰的工厂工作的芳汀却因美貌遭人嫉妒而被举报她养有一私生女,马德兰知晓此事之后因尊重当地风俗给了女工芳汀50法郎并让她离开,从此芳汀开始了她悲惨的生活,芳汀被解雇之后再也无人雇佣她,失去经济来源的芳汀变卖头发和牙齿,最终穷途末路之下沦为了娼妓,保受社会歧视的芳汀去街上揽客,却遭到恶少无情的戏弄,将雪团硬生生塞进芳汀内衣里,芳汀奋起反抗,却遭到了冷面警官沙威的逮捕,马德兰得知此事后出面干涉却被警官认出他就是当年偷东西的罪犯冉阿让,罪人永远是罪人这种观念在沙威脑子里根深蒂固,他写信告发,却没得到理睬。马德兰将芳汀救出之后明白她的真实遭遇,感到十分的内疚与自责,并起心要照顾好芳汀母女,在芳汀病入膏肓之后又一烧心事件接踵而来。
当地一个叫尚马蒂厄的老头被当成冉·阿让正在理解审判,冉阿让再次陷入纠结之后,如果他去自首,则又将陷入牢狱之灾,无法继续照顾芳汀母女,而如果任之由之,那个无辜的老头将代他受牢狱之灾,身为市长的马德兰良知在左,最终还是走上了法庭,勇敢的站出来并承认自我就是当年那个冉阿让,从此便又走上了被通缉的道路。读到那里,忍不住掩面沉思。
应对沙威警官的穷追不舍,冉阿让在救出柯赛特之后带着这个小女孩在修道院里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并将其抚养成人,不久后法国大革命爆发,而与柯赛特相恋的马里尤斯却要去巴黎参加起义,冉阿让为了成全二人,亲赴战场寻找马里尤斯,却恰好碰见起义军将要处决被俘的沙威。冉阿让最终以德报怨,放走了沙威。而沙威也受到了感化,相信犯过错的人真的会幡然醒悟,重新做人,最终革命失败,冉阿让冒险救出受伤的马里尤斯,在成全他与珂赛特的婚事后离世。
故事讲到那里便结束了,读这个故事始终让我的心揪着,再让我如释重负,在这本书里,在某一个主角里,你总能看见自我的影子,主人公冉阿让见识了金钱的丑陋,人性的贪婪与冷酷,但他始终坚持用当年主教的善良去温暖身边的所有人,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局限性与悲惨性,但冉阿让让我在他的世界里看见了温暖,细腻与真实,他始终坚持着努力着去以德报怨,用自我的力量温暖这个世界。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但我选择相信,人性本善。期望我们每个人都有本事,继续以秋衣扎进秋裤里,秋裤扎进袜子里那般的温暖人心。
学经典心得篇6
为了传承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提高我市小学语文老师古诗文诵读与教学水平。11月1日,由xx市局主办的庆阳市吟诵教学培训会在市政府礼堂举行。前来参会的领导、老师分别来自全市七县一区。本次培训班很荣幸邀请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吟诵名家、“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
开班仪式上,庆阳市局卢化栋局长作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他首先代表庆阳市局对陈琴老师及本次活动表示感谢,谈及此次活动的意义,卢局长指出此次吟诵培训旨在亲近经典,传承中国文化,让老师们通过培训能够探讨吟诵教学的形式,带着思考和理解把吟诵渗透进教学过程,分享吟诵的成果,加深规范化教学模式。
上午陈琴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由此我看到这位勇于开拓教师的足迹,她的每一步都是艰辛的,同时又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清晰的,同时又是浸润着心血的;每一次转折是痛苦的,同时又是快乐的。十余年致力于小学语文“素读”经典的探索。她的学生在小学毕业前基本能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的目标。陈琴老师的学生的惊人的识字量、背诵量,是如何突破的。原来是靠仅仅的每天早读的二十分钟和晚上的作业要求的诵读二十分钟而做到的。当然,这也少不了陈琴老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措施,做到课程的内容理性化,做到遵循文化传承的规则,遵循发展的规则。在过程中,还不求人人并进,允许点面参差。
陈琴老师的课上的是中国古代的、经典的诗词格律。她所实践的,就是把课本简单教,留出大量时间来吟诵古诗词,当然,这与陈老师深厚的沉淀与修养是分不开的。
陈琴老师在教授吟诵课程前,她先告诉孩子以前的中国人是怎样读书的,给孩子们展示她自己班的孩子吟诵的视频,告诉孩子们吟诵的规则,然后带着孩子吟诵,孩子们徜徉在吟诵之中乐而不疲,下课时间到了,可孩子们深深眷念着课堂,围着老师久久不愿离去,场景令人动容。
下午陈琴老师继续为大家打开一扇视觉的开阔天空,她作了“以中国人的方式读书——经典素读教学法例谈”讲座,陈琴老师解释道:“素读“其实是一种读书方法,就是不追求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只是反复有声的朗读,直到把诵读的内容背诵得滚瓜烂熟为止,是一种很朴素的读法。第一次听到这种读书方法,开始的时候我还抱着怀疑的.态度,难道可以这样教学生读书吗?这与“不求甚解”有何区别?但是随着陈琴老师讲座的深入,我不禁被她的文化底蕴折服了,任何难记字多的诗词歌赋给她一个调,立马变成抑扬顿挫让人容易记住的歌曲了。
不仅如此,在她的讲座中还有一段二十分钟左右的视频,播放的是她所教的一年级孩子的一场读书汇报课,这些孩子跟我见过的一年级孩子一样活泼好动,但是在汇报课上陈琴老师没有讲过一句话,活动的程序全部由学生主持,可在这节课上孩子们情绪高涨,从头到尾都是在吟诵经典,孩子们有的拍手吟诵,有的摇头晃脑,更有甚者手舞足蹈,孩子们尽情享受经典带来的读书之乐,乐在其中。对照我们的,我一直在思考:老师想尽各种方法引导孩子读书,背书,可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有些孩子不愿意读书呢?听了陈琴的素读法,我有了很大的启发,是的,现在我们惟恐孩子在家里不自觉看书,于是时常要求孩子要按照要求读书,比如读什么书、怎么读、读多长时间等,有时也要求孩子们带着任务去读,比如说说收获、感想、学到了什么知识等,有时是为了考试而读,过渡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反而会让孩子厌烦读书,久而久之丧失读书的兴趣。
两个多小时里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她的观点“今天的读书法是蜻蜓点水式,雁过无痕,翻过千万卷却没有读懂一本书,“腹有诗书少年强!”而‘素读’能让学生腹有诗书,能把阅读的种子留在身上”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她的博学多才、对于经典的信手拈来、幽默睿智也让我们自叹弗如,她的吟诵调更是赢得倾慕。
聆听了陈琴老师的素读报告会,我为之深深震撼。我觉得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报告会,它集说、唱、演、讲于一体,融古、今文化于一炉,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令人惊叹叫绝。惊叹于她深厚的文化底蕴,惊叹于她美妙的歌声,惊叹于她独特的教学方法,惊叹于她每一堂课的精湛,惊叹于她坚韧不拔的毅力。
陈琴老师虽不是歌唱家,却胜似歌唱家。她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样样能唱。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高超的唱功,都凝聚了她辛勤的汗水,也正因为如此,才彰显了她的无穷魅力。陈琴老师这种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学习。
陈琴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显示了她大胆的创新精神。她每学期八周时间结束课程,有时一节课讲授好几篇课文,课前给学生提出重要问题,供学生预习,预习中解决这些重点问题,教师上课时重点解决学生难点、疑点,就非常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前结束课程,就有了大量的时间去课外阅读,积累。其实,陈琴老师看似不布置作业,实则把作业放在了课前,给了学生深思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便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陈琴老师是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另外,陈琴老师用吟诵的形式教学生学习诗词、弟子规、三字经等增强了背诵的韵律,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如果我们的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小就受到诗词、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古文化的熏陶,从小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如果我们都像陈琴老师那样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何愁我们的不发展,何愁我们的学生前途不无量。
短短一天的培训内容深深地刻在老师们的心里,融在血液里,我们真正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经典文化是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是中华民族的根,我们要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中华的民族智慧、民族美德、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我们以及孩子们的心中。
学经典心得优秀6篇相关文章:
★ 阅读经典心得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