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写份体会是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心得体会是抒发我们内心真实感悟的一种文书,下面是28写作材料小编为您分享的看中国故事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看中国故事心得体会篇1
“我是党员,我上!”
在医治病患的一线 在保障供应的后方 在联防联控的社区大院,这句话被重复了千千万万遍。掷地有声的背后,是一个个普通党员的身影。
他们,守土尽责,以“逆行”姿态奔赴阻击疫情的战场,与病魔殊死搏斗,不眠不休;他们,守土担责,用脚步丈量家家户户,宣讲排查不间断不停歇,落细落实。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个他们,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筑起抗击疫情新的长城。他们也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也有温馨小家亲密爱人。是什么,让他们放下牵挂,冲向战“疫”一线阵地?是共产党员这个共同的名字,更是这个名字的背后,那在革命年代用鲜血淬炼的赤诚,在建设年代用汗水凝聚的担当,在入党时毫不迟疑立下的光荣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高高飘扬的党旗,就是我们战胜疫病的底气!
看中国故事心得体会篇2
日前,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日报社、青海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梦·青海故事”征文活动获奖作品揭晓。征文自2022年1月启动以来,得到省内外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热切关注和踊跃参与,共收到稿件200余篇。主办方组织评委会,经过阅读、讨论、投票、计票、复核等环节,评选出获奖作品18篇(含3部视频作品),其中优秀奖10篇(含2部视频作品),鼓励奖8篇(含1部视频作品)。现将拟获奖作品名单进行公示,如有异议,请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向活动主办方反映。
一、优秀奖(10篇)
1.《赵国存:从山沟跑到东京残奥会的青海小伙》(作者:石延寿)
2.《人在仙米林海中》(作者:贾文清)
3.《陈水芳:医者何虑千山远》(作者:辛茜)
4.《吴永林:青海湖畔的生灵守护卫士》(作者:董得红)
5.《焦生福:用镜头记录高原生灵故事》(作者:丁永秀)
6.《青海文坛常青树——访我省老作家、编辑家阎瑶莲》(作者:王丽一)
7.《茫崖市第一支电影放映队》(作者:李玉真)
8.《原来,爱可以如此清澈》(作者:王国强)
9.《求永才藏:草原上的90后“文物医生”》(作者:谭梅 宋翠茹)(视频类作品)
10.《巧手绣出七彩生活——记土族绣娘张卓麻什姐》(作者:李卓玛 吕云杰)(视频类作品)
二、鼓励奖(8篇)
1.《东山青未了》(作者:童世钰)
2.《“农作物医生”米六存》(作者:鲁玉梅)
3.《牧人才培和他的环保事业》(作者:谭梅 索南求周)
4.《多杰的跋涉》(作者:王玉兰)
5.《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记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首席专家、主任医生马龙》(作者:王十梅)
6.《风火山隧道上的守望者——记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先进工作者鄂年明》(作者:王华)
7.《幸有少年丹青手》(作者:马越)
8.《传青海武术 扬非遗文化——记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天齐棍传承人李福才》(作者:石梅)(视频类作品)
公示时间:2023年1月5日至11日
公示电话:0971-6306841
0971-8457620
邮箱:qhxcwy@163.com
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青海日报社
青海省作家协会
2023年1月5日
?青海日报》(2023年01月06日 第6版:综合新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看中国故事心得体会篇3
?中国民间故事》是由56个民间传统故事组成的一本书。其中,耳熟能详的有:孟姜女、嫦娥奔月、日月潭、献桃祝寿、太阳的回答、苏东坡画扇……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就是《金乌鸦》,这篇故事主要讲的资料就是:从前,一个村子里住着穷寡妇和她的女儿,她们虽然很穷,可是很善良。一天,小女孩正在帮他妈妈晒米,飞来了一只金色羽毛的鸟,金乌鸦把米都吃光了。乌鸦说会给她必须的补偿的。过了一会儿,金乌鸦便把小女孩带到一棵大树下,问她是要金、银、铜哪个梯子上去,小女孩选了铜的,但乌鸦却给了她金的。后面乌鸦依旧这么问着,小女孩也一向回答最普通的那个。可是最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村子里还住着一对贪婪的母女,她们也按照这样的过程做了一遍,只是她每次选的都是最华丽的那个,但最终却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得到了她们应得的报应
这则故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以两个小女孩的经历为主线,两人性格不一样,所受到的待遇也天差地别,比较十分的鲜明。两个小女孩的不一样结局阐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民间故事的资料,虽有不一样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现实生活,其主题、主角与主要情节都贴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从神话、传说到动物故事、生活故事、笑话,其资料和艺术手法的幻想性依次减弱,现实性依次增强。每个人都要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之后的经典!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读懂了故事,了解了故事里的人物,我还获得了很多道理。
看中国故事心得体会篇4
12月17日凌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的中国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返回地球。这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获得月球样本,见证了中国航天创造的新历史。
探月工程自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以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深空探测基础设施,继美、欧之后建成了全球布局的深空测控网,培养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积淀形成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追逐梦想,是中国探月人永不放弃的精神图腾。星辰大海没有尽头,宇宙探索永不止步。中国探月人敢于梦想,也敢于创造,敢于仰望星空,也敢于俯首躬行。在探索浩瀚宇宙梦想的指引下,中国探月人肩负光辉的历史使命,承载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在起步晚、经验少的条件下完成一个又一个跨越,把我国探月工程不断推向前进。
勇于探索,是中国探月人矢志追求的坚韧品质。嫦娥五号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共创下了五项中国“首次”,包括: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确入轨、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再入返回、建立中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这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中展示,更体现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协同攻坚,是中国探月人亘久不变的优良传统。正如嫦娥五号任务相关负责人所说,这么大的系统要保证环环相连,就需要集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克服和解决问题。正是得益于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嫦娥五号完成了一场令人难忘的月球样本“采集-包装-转移-封装”的深空芭蕾舞并成功返回,为中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作共赢,是中国探月人新时代的大国胸怀。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样离不开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国际合作。据官方消息,中国国家航天局已与44个外国航天机构、4个国际组织签署超过140多项空间合作文件,在月球与火星等探测任务中开展了广泛合作。嫦娥五号任务实施中,中方就与欧空局、阿根廷、纳米比亚、巴基斯坦等国和国际组织开展了测控领域的协同合作。
中国航天人探月逐星,成就辉煌,创造着一个个中国奇迹,刷新着一个个中国高度。未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奋斗,不负人民期盼,不负时代使命,在强大精神的引领下不断攀登空间探索科学高峰。
看中国故事心得体会篇5
走进神话传奇的世界,我们不难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的好奇与崇拜、对灾难和困苦的不去与斗争、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人物与势力的憎恨等丰富细腻的感情... ...走进神话传奇的世界,我们会认识许多可爱的人物:用生命创造世界的盘古与女娲、为民造福的伏羲氏、神农氏、大禹、后羿;为理想而奋斗不止的愚公、刑天、鲤鱼;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仓颉、孔子……为爱情唱起千古绝唱的韩凭夫妇、牛郎织女、七仙女和董永、梁山伯和祝英台;承载着人们的真、善、美、梦想的如来佛祖、孙悟空、八仙……
在众多神话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属于《精卫填海》,主人公精卫在一次玩耍中不幸掉入海水中,被海水淹死了。可是她不愿就这么死去,于是,她就化成一只精卫鸟夜以继日地从远处叼来石子和树枝,想要填平海。大海夺去了她的生命,但夺不走她的勇气与决心。
这是什么?这正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向前进,最终超越自我,使自己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只有这样,才能有收获;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希望……
现在看来,有些神话故事好像有些幼稚可笑,虚幻缥缈,但是,这正是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状况中,远古人类对自然与宇宙探索的真实记录,也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地执著精神的体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依然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凝聚着!
看中国故事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 基金国申请书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