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我们写出的观后感,很多人可以发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观后感是对有意义影片的思考和反思的重要记录方式,下面是28写作材料小编为您分享的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篇1
一部电影就像一个有着完整性的物体,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的思考,认识,得到。这才是看一部电影该得到的。
?摔跤吧!爸爸》的很多方面都让我得到了人生的道理。
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父亲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他要把自己的梦想压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这不仅仅是自私。两个女儿成了他的训练对象,她们几乎没有了艳丽的女性形象,还加上同学的嘲笑。爸爸对女儿的冷酷无情遭受着全村的讥讽。但两个女儿受的了启发,开始自觉。慢慢她们也在全国有了名气。大女儿开始迷失自我,说自己的父亲教的不如大城市里教练教的好,但终究被父亲挽救,最后成为世界冠军,也算完成了父女三人的共同愿望。
父亲为自己的女儿安排未来,有人说是传统思想,但是父亲更希望发掘她们的潜能,让她们为自己的未来更好发展。这是我从电影正面的得到。
主演阿米尔。汗,被称之为“印度国宝级演员”,还有一个有趣的称号“说教之王”。因为《三傻》认识他,有接连看了几部他的电影,都吸收了不少心灵鸡汤,怪不得是“说教之王”了。
当然,他拍这个电影时,我也了解了不少。已经51岁的他坚持先拍中年发胖的那一段,接着又瘦回去拍年轻的时候。他自己说:“如果拍完电影我是胖子,我没有动力瘦回去。就是电脑有特效,但是做演员我觉得不好”。
他这种演员的品质在现在是难以找到的,他更为我们做了一个榜样,正确对待身边每一个细节,工作。这是我从电影的侧面的得到。
一部电影,收获颇多。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篇2
这次中心组织大家集体看电影,想起大学时候,我是电影协会的宣传部部长,也组织过当时的社团团员集体看电影的活动,对于爱看电影的我来说,电影的魅力就在于能让各行各业的人体验不同的主人公人生,在电影中找到与自我契合的些许共鸣。
这部影片和印度大多一言不合就载歌载舞的影片不同,这部影片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关于信念,关于梦想,关于希望与人生不懈追求发人深思的影片。一开始,为印度的贫穷感到惊讶,为父亲迫切希望有个男孩来完成自己未完的世界冠军金牌梦的执着感到惊讶,但是命运好像刻意和他来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偏偏四个孩子全部都是女孩,虽然我不知道这样的事实对于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从父亲的神情上深切的感受到了那份失落,但不服输的父亲并未就此放弃梦想,在得知两个女儿把村子里同龄小男孩打伤之后,在听到女儿描述怎样击败小男孩时,喜出望外,希望之花从此时萌生。那一刻父亲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去磨练他的两个女儿成为摔跤手。最终经历了无数困难,父亲带领着两个女儿披荆斩棘,最终以大女儿吉塔获得世界冠军为结尾为影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影片发人深思的点很多,我想谈谈关于选择,关于坚持,关于人生的不懈追求。
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历史的`长河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这幅篇章内容全由我们主宰。也许一开始吉特两姐妹并不理解为什么父亲执意要她们学习摔跤,看似残忍实则饱含父亲深深的爱意,父亲毅然选择为两姐妹寻找出路,选择坚定不移的为女孩们只能围着锅碗瓢盆转,一生无奈等着嫁给素未抹面的男人过着相夫教子生活的印度传统女性人生既定轨迹的命运做对抗。一开始是父亲的梦想,当吉塔当上世界冠军那一刻,父亲由衷的说“你是我的骄傲”的时候,其实梦想早已在两姐妹心中得到了传承。
进入国家训练馆的女摔跤手也很多,为什么一开始小村庄的人要嘲讽父亲及两姐妹?
人生在于选择,逆境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就如我们安全所,选择了做交通安全这个领域,就肩负交通安全这块使命,力争保障交通安全,不管风雨兼程都不遗余力。选择怎样的人生,决定权永远在自己的手中,是不是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朝着自己决定的方向一如既往的努力前行,这条道路势必不会都是坦途,历经风雨的洗礼,终有一天会在自己选择的道路终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篇3
昨天,我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励志电影。
剧中的主人公玛哈维尔是个退役的摔跤手,他把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亚培养成全国摔跤冠军,最后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世界冠军。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摔跤手,训练和比赛是少不了的。玛哈维尔经常天没亮就让两个女儿训练,有时还让女儿跟男孩摔跤。
让女儿和男孩摔跤,谁有那么狠心呢?可是吉塔和巴比亚挺住了,在一次次失败后从不气馁。后来,两个女儿真的分别打败了强大的男孩。
看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一个柔弱的女孩打败强壮的男孩,她是怎么做到呢?是她们每天跑步让自己逐渐强壮?还是父亲的指点让她们经验更丰富,或是她们失败不气馁积累了更多的自信呢?我想以上三点应该都皆有之,跑步让她们有强壮的体魄,父亲的指点使她们快速吸收摔跤的技巧精华,毫不气馁的精神使她们内心更加强大。
看完这部电影,我已经百感交集。今年,我报了个主持人班。刚开始上课的那几天,信心满满的我在同学们面前表演朗读,由于一时紧张,居然念错了一个字,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连二年级的小屁孩也大笑不止,羞得我真想找一条缝钻进去,真的不想学了。
回到家,我又看了这部电影,我想通了:吉塔和巴比亚的失败比我的失败大一百倍,可他们都克服了,我不过是读错字被嘲笑,充其量是个小小的插曲罢了。
记得在电视看过这么一则广告:“面要一口一口地吃,梦想要一步一步来实现”。我敢肯定,这个“一步一步”中,一定包含着许多失败。
吉塔的摔跤路是一步步来的,那我的成功之路怎么不能“一步步”来呢!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篇4
20xx年5月21日下午,我和妈妈去中国时代影城看《摔跤吧!爸爸》了。里面的内容非常精彩,这是我看到最好看的电影了,而且也是我第一次在电影主题里看见爸爸两个字的,这感到让我迫不及待的想看这一部电影。电影共播放了2个多小时。
里面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着印度有个运动项目叫“摔跤”,爸爸想把自己的女儿训练成摔跤的高手。讲的是:有个爸爸非常想要一个男孩,可是生的都是女孩。可是,有一次两个女孩把两个男孩打的`鼻青脸肿,爸爸从这里来看,觉得自己的女儿有天赋,就开始训练两个女儿。每天5点起床,练习跑步、举大众、拉木头、高抬腿、对付让对方让对方摔倒。于是,经过10年的练习,大姐姐在全国摔跤比赛中取得了胜利,就去大的体育馆练习了。可是,教练没有爸爸教的好,让自己的女儿更退步了。妹妹过了2年也来了,但他们都没有忘记爸爸给教的。在全世界的摔跤比赛上,经过了努力的拼搏,最终,姐姐赢了,响起了印度的国歌,大家都激动地抱在了一起。从此,姐姐就成了大家的骄傲。
这个电影结束了,我懂得了有努力才有成功,要有坚持才有好的结果,所以大家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有坚持不懈哦!要向电影中的两个女儿学习。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篇5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齐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影片讲述了印度全国摔跤冠军马哈维亚辛格珀尕训练两个女儿成为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我被珀尕严厉而仁慈的父爱所感动,也深深感叹吉塔和巴比塔的努力拼搏精神。影片中主人公的经历完美的阐释了“理想+行动=成功”这必须律。
父爱是深沉而伟大的。珀尕是一位教练,更是一位父亲,他对女儿们严厉而慈爱。这位“教练”在训练时冷酷无情,对“学生”没有丝毫怜惜和妥协。他要求女儿们务必每一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步,练习各种摔跤动作,并和男人肉搏。当她们反抗时,他毅然决然的剪掉了她们的秀发,全然不顾她们会因此而遭人嘲笑。因此,他的女儿们以前一度恨透了这个“教练”。但作为父亲,珀尕也有温柔的一面,能够说他是一个对女儿们极富感情“虎爸”。父爱,有时只是一个表情,一个动作,这些小细节我们也许都不曾在意,而它,恰恰就是最深沉的父爱呀!吉塔和巴比塔开始并不理解父亲,只是觉得父亲残酷,到之后她们才发现自己是何等幸运、如此幸福!
勤奋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宝。吉塔和巴比塔的成功当然不仅仅仅因为爸爸施加的压力,她们自觉自发的勤奋拼搏精神最终把她们推向了巅峰。滴水穿石,这对姐妹最后坐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她们取得的成就,不仅仅实现了父亲的'愿望,为国争光,也给当时印度重男轻女的社会偏见重重一击!她们宣告,女孩也能成为强者!
理想召唤行动,勤奋铸就成功。作为青少年,我们都要认真思考,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之不断努力。像吉塔和巴比塔那样,我也有一对关爱支持我的父母,而且我生活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和富强民主的国家,我必须珍惜好时光,努力进取,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铸就辉煌灿烂的人生!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篇6
我和孩子一起去观看的这部电影,整场电影两个半小时,孩子始终专心致志,随着故事情节时而笑出声,时而流出泪......
看完电影他和我兴奋地讨论了好久,对电影中的爸爸和女儿都佩服不已。我也借机适时地教育他:要成功就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如果目标正确,只要足够坚持,一切不利条件慢慢都会转变成有利条件,从而帮助你获得成功。平时不爱听大道理的孩子这时候也听得频频点头。
这部电影对我的触动也很大,反思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有许多不良习惯都是我们家长造成的:
孩子不能吃苦总是怕累偷懒,不正映射出我们家长从小对孩子无比呵护,遇到困难就挡在孩子身前?就是缺乏电影中的父亲对孩子的那种充满爱的“狠劲”。
孩子不自信,唯唯诺诺,遇事不能担当,不正映射出我们家长对孩子没有给予足够的信任和鼓励?就是缺乏电影中父亲对女儿的能力给予百分百的信任。
孩子做事没有长性,不能坚持,轻易放弃,不正映射出我们家长一次次在孩子讨价还价中步步后退,没有坚持?就是缺乏电影中父亲令人敬佩的坚持…
最后,建议大家周末有空带孩子去看这部电影《摔跤吧,爸爸》,希望大家都能同我和儿子一样收获良多!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篇7
周末看了《摔跤吧!爸爸》 ,看完之后唯一的感受是还想再看一遍,确实拍的太好了!
影片以两个印度乡村少女从小被父亲逼着苦练摔跤,并最终夺得英联邦摔跤比赛金牌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融合了印度式风情元素,蜻蜓点水地影射了印度农村贫困、体育官员腐 败无能、女性饱受歧视等社会现状,是一部有笑点更有泪点的励志电影。
这部电影感人之处颇多。
有一种爱叫父亲
电影里的爸爸在意外发现两个女儿具备摔跤天赋后,不顾妻子反对和村里人的冷嘲热讽,更不顾女儿的苦苦哀求,逼着两个女儿练习摔跤。
为此,他逼着女儿早上五点起床锻炼,剪掉了女儿心爱的长发,家里一贫如洗也毅然给女儿买鸡肉吃。
家长式独裁暴政引发了女儿的逆反心理,她们偷偷参加一个好友的婚礼,被父亲抓住后,吉塔向新娘哭诉“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逼着我们像男孩一样练习摔跤,每天都要早起锻炼,还剪掉了我们的头发。”
而新娘却是哭着回道:“其实我更羡慕你们有这样的父亲,他为你们承担了太多的压力。如果你们不练习摔跤,就会和我一样,十四岁就会被迫出嫁,嫁给一个不认识的男人,然后不停地生孩子,终日有做不完的家务。”
新娘的话揭开了父亲专制的面纱,两个女儿彻底明白了,现实是残酷的,印度的农村少女,没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而她们的父亲,却在竭尽所能为她们争取,即便村里所有人都冷嘲热讽也要这样做!这就是她们的父亲!
父亲或许是世上最难的职业,因为这个职业需要毒手佛心。子女年幼时候,对社会的残酷认识缺乏,靠他们自身的意识很难认识到人生的艰难。对子女专制、剥夺他们童年快乐,逼迫他们不断学习、努力,是因为只有拼命努力,才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拥有自己选择人生的权利!这就是父亲对子女的爱!
“让人们记住你。”
在英联邦运动会里,每一场比赛前吉塔都要请教父亲如何打,采取什么战术。
决赛前一晚,吉塔再次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父亲却仅仅告诉她:“让人们记住你!因为你不仅仅是为自己比赛,更是代表印度成千上万的少女。只有金牌才会让国歌奏响,才会成为印度人的榜样,才会告诉人们女子一样可以为国家争得荣耀,而银牌不久就会被人遗忘。”
决赛环节,父亲被吉塔的教练使计关在一间办公室,父亲不在现场观赛让吉塔有些不安。尽管吉塔一度接近胜利,却随后被对手步步紧逼,到决赛最后二十秒,吉塔落后对手四分。此时对手只需拖延时间就能胜利,吉塔要得到胜利已经需要奇迹才行,气氛紧张的连电影院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屏住呼吸。
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连妹妹巴比塔都要闭上眼睛、不忍看到姐姐痛失金牌的时候,吉塔爆发出了浑身的力量,以一个漂亮的假动作,趁对手不备绕到对手身后,在最后时刻以奇迹般的抱摔动作得到五分,比分反超,比赛结束。
父亲的话得到了验证,吉塔和巴比塔的成功,激励了无数印度少女,更多的女子开始练习摔跤,她们的命运由此改变。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容易得到的
吉塔和巴比塔从练习摔跤第一天起,她们就要早上五点起床开始一天的锻炼。力量不够,就要和男子比,一开始连瘦弱的堂兄都能轻而易举地把两个妹妹摔倒在地。吉塔和巴比塔只能更加刻苦地练习,终于有一天不仅堂兄不再是她们的对手,她们甚至能和邦里的男子摔跤手一较高下。
吉塔赢得全国冠军后,按照惯例进入国家体育学院。脱离父亲的高压,吉塔获得了自由。她重新理起长发,和队友一起逛街、看电影、喝咖啡,每天锻炼时间也由五点延迟到了七点……
结果显而易见,连续几次国际比赛,吉塔都遭到惨败,首轮比赛就被淘汰。
当然故事反转很快,吉塔向父亲哭诉,父亲来了,吉塔重新剪短了头发,每天五点起床锻炼……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容易得到的。
按部就班地参加训练,休闲时候和朋友一起逛街、看电影、喝咖啡,这些或许没有错。只是要赢得世界冠军,这样做不行。因为那些对手也想得到世界冠军,你在逛街的时候,她们正在拼命练习。没有异于常人的付出,怎么比对手更强、站在世界之巅?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