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6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篇幅的长短不是判断读后感质量高低的唯一因素,写读后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面是28写作材料小编为您分享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6篇,感谢您的参阅。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篇1

有句话说:“若觉中年无作为,劝君重识曾国藩。”要我说学知识不问年少,想知事故也不必等到中年。

尤记得第一次翻开《曾国藩家书》时,还是17年的一个盛夏,最近实在书荒,不由得再翻起这本收录了半个圣人的书信故事,更得来了不一般的感受,再随记一下在书中得来的感悟。

曾国藩说:“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其所述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小缺点,而忽视了他身上其他更大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与他人有了一些小过节就忽略了别人以往帮忙过你的大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

这两句话都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小错误,一点道德或人事上的小瑕疵,与你产生了一点小恩怨以后,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带给你的恩惠。

孔孟朱王四大圣,唯曾国潘只占了半个,因为他没有创立自我的理论,他所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前面四个圣人为标杆,自身奋进。

依我拙见,曾国潘一生勤,仁,义,知世故,懂进退,已是我们后生学习之典范,称圣与不称圣又如何。

圣人多半是被神话出来的,可是圣人能被称圣,自然是他们的思想,言论,行为值得被后人所习,他们的精神,故事,形象能够被立为标杆。

再次拜读过曾国潘家书之后,更感慨还有太多修身立德的真理,为人处世的事故值得我们学习,此书在中华五千年凝聚文化下头也只是冰山一角,古代人讲究修身,立业,现代人都是立业,修身,更何况太多人立业后不修身。

只是如今社会又有几人能舍弃手中之物平静下来与这些白皮黑字作伴呢?

如果你尚且年少,不如多花点时间读点书吧,修好身再立业,事半功倍!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篇2

读《曾国藩家书》已经不只一次,但虽有感触,并没有留下什么文字,只是将一些有益的文句进行了勾画。今日重读,觉得还是留下一些文字的好,便于日后学习。

曾国藩家书中,有许多文字都值得学习。如“格物诚意”“格物躬行”“求友以匡己之不逮”“言有矩,动有法”等。今天,读了他关于读书的一段精辟之言,受益匪浅。

之??

盖士人读书,提议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之二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经。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人酬酢笑语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当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含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之三

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

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

看来,对于读书、习字,曾国藩是颇有一番见解,值得借鉴。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篇3

从小至今读过的书籍很多,似乎哪本书看完后都有感触,读曾国藩有感。但仔细一想,十多年前我看过的《曾国藩》这部小说给我的感触最深。

这部三卷本的小说是我省现任作家协会主席唐浩明的成名之作,对100多年前清朝的大人物曾国藩作了深入细致的刻画和描写。记得我当时从书店买回这套书,只花两个通晚就看完了。

曾国藩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誉之为圣贤、毁之曰元凶。但掩卷长思,曾国藩的确是个能人、是个功德近乎完美的人。大致说说吧:

一是他的进取精神值得学习。他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乡下孩子,通过科举考试,先是秀才、再考举人、最后考中进士,并进入当时朝廷的最高学问机构—翰林院。这条路径绝不是一般人所能走下去的,但他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居然成功了。除开天份、机遇之外,更多的是他那顽强的学习精神使然。

二是他那超人的洞察力值得钦佩。他从一介书生投笔从戎,通过自己募兵、训练出战斗力很强的湘军,最终将太平天国起义镇压下去,为保住大清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当然,在此不多评说他的政治立场,这方面的评价已经很多很多,有人谓其为"元凶"就由此而来。单从他在军事行动和复杂的政治格局中表现出来的超人洞察力这点,就颇令人觉得他很不一般。他的裁撤湘军、他的忍辱负重、他之后大力促进洋务运动,等等,无不证明他不愧是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这种洞察力的形成,离不开广博知识的积累、离不开善于审时度势的头脑。

三是他的慎独精神值得借鉴。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写日记,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日记中,他不断地反省自我每天的得失成败。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不惜痛责自己,并在今后有意识地加以改正。数年下来,成就了一个人格完整、立身修德堪称楷模的曾国藩。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有如此多的人研究曾国藩、崇拜曾国藩了。

当然,曾国藩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唐浩明先生写的这部小说,基本上遵循史实,为我们今天完整地了解曾国藩可谓是开启了一扇方便之门。谢谢唐先生、更谢谢曾国藩老先生,是你们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篇4

俯首一枕清流 ?

仰首你的风骨当代政坛上两位针锋相对的人物,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说:“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他的学生则评价其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他就是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曾有一个故事写少年时期的曾国藩:某天晚上,夜深人静,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反复背了好久还没有背下来,他就一直背诵此文。没想到房梁上趴着一小偷,耐心等待主人睡觉后下手,听着曾国藩一遍遍地背诵,小偷早已烂熟于心,而他还在翻来覆去地背那篇文章,小偷终于忍不住跳将下来,训斥道:“你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流利地背了一篇,扬长而去。且不说这则笑话的真实性,但文中所说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却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其以中等资质创伟世之功。

曾国藩自1842年十月初一日立志写日记,并誓言“终身不间断。”其后无论是悠闲的翰林院、无论炮火硝烟的前线阵营、无论公务缠身的总督府,直至其生前的最后几天已拿不动笔了,曾国藩从未一天间断过日记,他的日记并未流水账,而是写自己的“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每天反省自己过失。其意志,硬似钢铁;其修身,志如坚冰。

要论当今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书籍,当数《曾国藩家书》,书店、超市、车站、机场甚至地摊,只要有书的地方都能见到《曾国藩家书》,各种版本,反复印刷,无需广告宣传、不要签名售书。《曾国藩家书》收集曾国藩写给家人的家信共780多封,如果说读唐浩明的《曾国藩》让人热血沸腾,那么读《曾国藩家书》让人肃然起敬,文章没有瑰丽的词语、没有雄奇的章句,却字字珠玑,闪耀着人格的光辉,关于修身、关于齐家、关于治学、关于为人处世……家书中,曾国藩对兄弟子侄反复强调戒骄戒惰、克勤克俭,“知之非艰、行之惟难。”最重要的是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在他的这种家风传承下,其后人历经八代,一百六十多年,家族中人才辈出, 成为教育、医学、科学、艺术等领域的行业翘楚,且低调而不张扬。孟子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是一个孝顺的儿子、苦心的兄长、严慈的父亲。面对亲人,曾国藩化作一江春水绕指柔。书真是个好东西,能让你穿越时空垂首恭立于圣贤旁边,静听其谆谆教诲,醐醍灌顶。

读一本好书,如择一良师、如交一益友。曾国藩有一封写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说:“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曾国藩知人善用,且用人不求全责备,容人之短、用人之长,他提拔重用了一大批优秀能人,彭玉麟、杨岳斌、郭松焘、沈葆桢、李鸿章、容闳…都是当时政治、军事、科技方面的中坚,他的幕府中人才荟萃,甚至超过翰林院,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嫉能妒贤”,只有“见贤思齐”。

当时堪称有诸葛之才的左宗棠屡建奇功,颇为自负,一天,曾国藩与左宗棠的共同好友欧阳兆雄看望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左宗棠扬言曾国藩不如自己,欧阳兆雄则说:“带兵打仗,曾国藩或许不如你,但识人用人却强过你几倍,曾的门下人才济济,你的楚军除开你这个统帅外再无第二人。谁不如谁,后世自有公论。”说得左宗棠哑口无言。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时时攻击引起当时政界的普遍不满,于私,左宗棠与曾国藩八年不相往来,于公,左宗棠西征,曾国藩将湘军中最强劲旅刘松山的部队派出增援,粮饷及时保障,当左宗棠平定回乱、收复新疆,朝中大臣评价:“左宗棠建此大功,可谓西北第一人。”曾国藩补充道:“岂止西北第一人,当属全国第一人。”话传到左宗棠那儿,左宗棠听后既感动又惭愧,终于低下高傲的头,主动写信给曾国藩冰释前嫌:“…三十年交情,尽在此中: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人低为王、水低成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曾国藩以大海般胸襟,广育英才、风云际会,可谓上善若水、从善如流。曾国藩在家信中对子侄们说“男儿不可懦弱无刚,必需要有倔强之气。应在自修处求强,而不可在胜人处求强。”一生徐图自强的曾国藩,从不去与别人争强斗狠。曾国藩建立湘军,严军纪、苦操练,一介书生,率领湘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卧薪尝胆、刀口舔血,咬紧钢牙不服输。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历时十年,湘军从建立之初的五千多人、备受正规军歧视,到的拥兵三十万、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曾国藩以徐图自强荡平天下,其势如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水滚滚东流,时时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手捧《曾国藩家书》,如临湘江、如立长江,俯首间一枕清流,生生不息,仰首间你的风骨,薪火相传。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篇5

相信我们都听说过曾国藩这个人,因为他在政治、治学、处事方面都堪称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敬仰,而他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唯一能够让我们学习的便是《曾国藩家书》,收录了他435封书信,从书信中,我们看到了他学识和道德修养,让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

曾国藩家书大致讲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藩秉承着“拙诚”和“坚韧”两个词,俗话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们为人要做到诚信踏实,而不是投机取巧,而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是要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挑战自我,磨练自己的意志。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用“勤俭谦”三字来教导子女,这三个字看起来简短,但要落实和真正做好却非常困难。勤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不论你的天赋如何,都可以帮助你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简朴是一种美德,很多人辛苦创业之后,子女们却不懂得其中的艰辛,往往成为了败家子;谦虚是一种可以提升自己修养的品德,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谦虚的作风,这样也会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认为“在人不在器”,治军的根本在于人,行军打仗需要的是严格的纪律性,作战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这些都以人为本,让士兵在军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出强大的意志力,不会在战斗的过程中轻易被击垮,从而成为一支铁军。

在战略战术上,曾国藩用的是“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八个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国藩认为打仗不是儿戏,首先要求文档,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寻求变化,从战术上获得更好的方略,这样可以用更小的伤亡获取更大的胜果。

以上四个方面,是曾国藩成功的思想,而我们从他的这些思想中解读出了很多对我们有用的知识,以后我们在学习上要做到勤奋刻苦,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在生活和为人处世方面,要做到诚信待人,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让别人看待自己的可靠的一面,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真正的尊敬,而也能获得人脉。

读了曾国藩家书,我受益良多,以后会更加努力!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篇6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他一生勤奋读书,从家书中能够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一部《曾国藩家书》让我们仰望到曾国藩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灵世界,感触到中华民族传统的深层积淀。

对于《曾国藩家书》的博大精深,精妙绝伦的语录,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生活学习之道。

曾国藩的修身表现:为人表里一致,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为自我树立了一个远大方向。他充分利用时间,发奋苦读,博览群书,用知识充实自我,为自我的事业储备,力量。

曾国藩是一个好哥哥,也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总是告诫弟弟们要好好读书,认真研究学问。他认为自我能够帮忙父母亲教育好弟弟们是一件尽孝道的事情,也就尽心教导弟弟们。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够先从自身找错,反省自我的缺陷。在与兄弟间发生矛盾时,他感到很难过,但却不会意气用事去追究对方的过错,而是冷静处理,仔细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兄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他曾对其弟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问。如我有不是,弟当明诤婉讽。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我觉得就是要这样貌的。家人之间有什么问题就应当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都说出来。如果有问题而不说,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谁会明白呢?这样只会让之间的矛盾更加的尖锐,一旦矛盾激发,只会让彼此收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在家书中,我们看到了曾国藩对长辈的尊敬。凡有什么都会先跟长辈商量或告诉长辈一声,而不是自作主张,不理会他人的感受,遇事就应当有商有量,这样才有助于事情更好的解决。曾国藩的父亲曾在书中对其弟说过,境遇难得,光阴不再。是啊,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能够成为一家人是极其不易的,我们应当学会珍惜,懂得珍惜。

曾国藩的这些书信中富有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6篇相关文章:

狗.猫.鼠的读后感800字通用6篇

米读后感800字参考6篇

高老头的读后感800字6篇

读《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6篇

水浒传人物的读后感800字6篇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800字优秀6篇

朝夕拾花读后感800字推荐6篇

读后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800字6篇

为了和平观后感800字6篇

铁在烧观后感800字推荐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