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思想的桥梁,唯有深入思考才能触动灵魂,作文是情感的寄托,让我们在文字中找到共鸣与支持,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古文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读古文作文篇1
一提到古文我就会想到枯燥二字,在我的印象中,它简直就是“天书”!但上周的一堂课让我开始对古文充满兴趣,并且慢慢喜欢上了它。
上个星期五下午,我们到东南大学礼堂上一节古文公开课。上课铃一响,我们抱臂坐直。一位漂亮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微笑着说:“同学们,我姓朱,你们可以叫我老朱,下面让我们一起轻松愉快地上课,手不要抱那么紧。”
这堂课从一个小故事开始:一次,有个人出差坐火车,不知不觉睡着了,鼻涕慢慢流到嘴巴,于是口鼻之间开始了一场口水大战。怎么大战呢?朱老师边讲边演大战精彩过程,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这时,黑板上出现了“口鼻之争”的古文,如“口谓鼻曰:我精通古今是非,尔有何功居上我?”朱老师开始逐字逐句讲解,联想到刚才的故事情节,大家都觉得不难。“故事继续,口鼻争高下时,眼睛很快加入进来。你们说说眼睛有什么用处?”大伙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老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概括起来,眼睛的用处就一个字‘看。”这时,黑板上出现两个小短语“近鉴毫端,远观天际”。朱老师讲解了意思后,问:“这是一组对仗句,你们知道对仗句在古文中又叫什么吗?”我们都摇摇头。朱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骈”字,“此字读啥?”我迅速举手,老师点了我,我响亮地回答:“读pián。”老师边竖大拇指边说:“棒极了。两马并驾,两物并列,成双对偶为对仗,所以对仗句又叫‘骈句。”
随后,朱老师又绘声绘色表演眉毛、耳朵如何不服的.过程,并逐字逐句讲解古文。至此,五官之争告一段落。最后,朱老师说:“五官争到这里,主人终于发话了。到底主人发何话,请同学们开动小脑筋写一写。”不一会儿,大家就写好了,朱老师让三名同学表演了自己的作品,并一一作了点评。这时,下课铃响了,整堂课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读古文作文篇2
早就听说天津有一条著名的古文化街。今年暑假,我终于亲身体验了一番,真正领略了古文化街的魅力。
站在古文化街门口往里望,一座座宫殿式的鼓楼矗立在大街两旁。每间店铺都古色古香:有的门前挂着红红的灯笼,有的门前挑着写有店名的旗帜,就像《水浒传》里的小客栈,还有的在门前挂一帘子……整条大街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走进古文化街,走在用青石铺成的街道上,悠扬的古琴声不时地在耳畔响起,多才多艺的天津艺人在用凤尾竹画画,耍空竹,变戏法……店铺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展示品:杨柳青年画、十八街麻花、象牙雕的印章、绣花的真丝旗袍、印有不同图案的大大小小的古典圆扇,真是应有尽有,让我眼花缭乱,爱不释手。我摸摸这个,看看那个,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繁华盛世。
其中,我最喜欢“天津泥人张”。在这条街上,有很多泥人张的专卖店。每家店的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是专卖“福禄寿喜财”泥人张的,有的是专卖历史人物泥人张的,有的'是专卖可爱的小孩泥人张。妈妈带我仔细逛了“小孩泥人张”。“哇,这儿简直是泥娃娃的天堂!”这些泥人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令人叫绝的是,这么多泥娃娃的动作、表情,没有哪两个是相同的。我左挑右选,买了一对组合——“老鹰捉小鸡”。瞧,那只“老鹰”怒目圆睁,展开双翅,向“鸡群”猛扑过去,小鸡们在勇敢的鸡妈妈腋下、身后拼命躲闪。雕刻家把每个泥人都雕刻得栩栩如生,让我赞叹不已。
我们还逛了“古文化馆”,里面挂着许多“扎西德勒”毯,图案粗犷豪放,色彩绚丽;橱窗里还摆放着许多天然宝石,游人们驻足观赏,倍感神秘。
不知不觉天色已暗,妈妈从旁边的美食街捧来香喷喷的狗不理面包。我们吃着面包,边逛街边合影留念,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天津古文化街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味,文化味,真是不虚此行!
读古文作文篇3
与古文的第一次接触,是在刚入小学的时候。曾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教语文的黄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一段文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她什么话也没说,就领着我们有感情地诵读着,一遍,两遍,三遍……读着读着,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两只猫:它们四眼相对,在屋顶上激烈地打斗着,呜呜地叫着,毛也根根竖起……啊,这么生动的画面竟然短短的几句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了,真是太有趣了!这时,黄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小古文,我一下子爱上了它。
时间飞逝,在小古文的'陪伴下,我慢慢长大。当晨曦徐徐拉开帷幕,一米阳光探进窗内时;当夜幕慢慢降临,皎洁的月光温柔地洒进屋内时;当同学们嬉戏玩闹、高谈阔论时,我总喜欢静静地捧着小古文,坐在桌前、床前,摇头晃脑地吟诵着,若有所思地品味着,那浅浅的短短的诗句就像优美动听的古典乐萦绕在我耳边,久久挥之不去……
如今,我从最爱的小古文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粮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让我知道了学以致用,快乐无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让我明白了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学会宽容,善待他人;“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博大、母亲的伟大……畅游古文,我接受了一次次的精神洗礼,我的内心渐渐变得丰盛起来。
以后,我还会早伴阳光晚依月,找一处僻静之处,安静地阅读更多的古文《中庸》《大学》《春秋》……与古代的圣人贤士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学习超乎寻常的思维方法,领悟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有古文作伴,我愿行走在油墨的清香中,且行且珍惜。
读古文作文篇4
辛卯秋,国庆前夕耳。余自都城归。群季于鲁福楼设宴聚首,举觞遥祝立国日,盖期七日休暇来者。
其时,堂室宽敞明亮,流光溢彩,内有屏风者一也,遮其半壁。上书行草,细观之,乃孔丘之文。其字飘逸且无断句,似一气呵成也。
其间,五弟滨言及余近期之所作文字,耀辉弟示意余解读屏风之文。未果,赧之惭耳。
归而谋于子。子赍《古文观止》一套及余,曰:“通读之,或可解矣。”
遂,始研读古文。曩者,亦曾习之。于其之乎者也亦曾可一番,而流于其表不曾入其里,谓之徒有其表也。
而今之始,从头至尾,一页一页一字一字推敲,收获多多。年余,四册百余篇毕之。庶几,又返开端再尔。
读之王勃之《滕王阁序》,喜其文字华丽,词句工整。值子谋余手书该文。遂起意背诵之。
历时旬余,始能诵矣。且日日于临寐前阖目暗诵之,虽一日不敢懈怠也。盖余已届天命之年矣,何敢似年少之资?唯此尚恐有所遗失,苟以恃才乎?又旬,流利之极,不再或忘一字一句。方有小成于心焉。
再后,雄心徒增,又选苏子瞻《前赤壁赋》,再《后赤壁赋》,又方孝孺《深虑论》。通背诵之,且日暗诵之。
每每于临睡之际,一篇,复一篇,再一篇,还复一篇。常常于恍惚间而假寐,时时惊寤而再续。于深度睡眠中而古文字于梦境再现,并揉进些许其它佶屈聱牙之文,难懂难缠。途歧而磕绊,忘乎而索怀。直至归于正途,始解脱。
其与白昼者,其古文内容亦常常脑海泉涌,而得其牵引而频临背诵状态也。
余于学古文而至恍兮惚兮,虽有此烦恼而喜爱之情弗减。惟因所学之文系古之精华矣,深悔习之晚矣!于今明晓此理,安有不研习者哉?
读古文作文篇5
五年级的最后一个暑假,真是太不爽了,如垃圾场堆得垃圾那么高的作业本(没那么夸张),想起老师慈祥的坏笑,简直要抓狂了。
本以为,五年级最后的一个暑假可以过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可是,老师那张笑脸后面有一个“不能说的秘密”,我竟然大胆的想象出了老师在办公室邪恶得笑,唉……
这次,刚到达85分的我,又碰巧的进入了a等成绩,这真是太巧了,真是不幸中的万幸,竟然没被老妈“五马分尸”。老妈就先别提了,这个,老师才是关键。这次老师写的暑假作业真是太太太太过分了,什么抄词组啊!抄词语盘点啊!竟然还要抄三遍,真是气死我了,最最气愤的是,还要去买本《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还要背……苍天啊!我犯了什么罪啊!竟然这么惩罚我,我还在为我的钱钱默哀啊!
那本书被邝其毅“空运”回来之后,看了n多遍,还是看不懂,试着背又一点头绪也没有,什么出师表啊!鱼我所欲也啊!都是典型的难背,然后试着去背超短的古诗,终于开窍了,先理解古诗和古文的大致意思,再用心的读两遍,就试着背,但是我这死脑筋啊!就是转不过弯,死记死背都不行,这就是我背古文的“死穴”啦!
记得上次,我在背《关雎》的'时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我在想象《关雎》里面的画面得时候,突然,一个叫我最讨厌的叫声出现在我的耳根。
“姐姐,吃饭啦!”介就素我最讨厌的妹妹,外表纯洁,但是,内心是很邪恶的说,每次什么东西都跟我抢,气死我了,所以我们是死对头。
那臭家伙把我的细想给搞乱了,画面变得模糊,刚刚背得好好的古文,在我的记忆中消失了,我刚刚背的都白背了。真是气死我了。
古文啊!我真是恨死你了!如果不没有你,我的暑假可以有个圆满的句号,可是有了你,我的暑假一直都是省略号,不知道下个学期,我会不会死的很惨呢?同学们敬请期待。
读古文作文篇6
?古文观止》一书,是文人吴楚才、吴调侯爷孙两人在清朝康熙34年间,收集了由先秦到明末两千多年的优秀作品而著成。此书不仅包括了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的应用文。另外,少量的骈文和韵文也被选入其中。大体上可以反映出中华古文的绚丽多姿以及百读不厌的文学风采。
这本书不但有收藏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有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潜质。每篇文章的寓意之深厚,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耳聪目明,茅塞顿开。它不但教你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可以说篇都是做人做事的警示录,不愧堪称为“观止”。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深莫测,读后给人以宽博的想象空间。这些文章,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依然脍炙人口,可见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啊!
我在通读时,对其中大家熟知的:《左传》中的《曹刿论战》,《国策》中的《鲁仲连不帝秦》,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贾谊的《过秦论》、《治安策》,诸葛亮的《出师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桃花源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文章,颇有偏爱。读后,深有感触,我认为这些文章,不仅是历史上公认的佳作,今天看来也是古文中的精华。
读古文作文篇7
自古文人多思乡
江南梦
很早很早,就听语文老师常常嘴里念念叨:“自古文人多悲秋”。秋天,似乎就是一个被诅咒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黄叶飘落,冷风袭身,惹得文人一心思乡。而乡愁,也似乎成了文人在秋天里唯一的思绪。
太白望月
李白,一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却是长年流落在外,居无定所。一晚,他心中那股强烈的思乡之情在心头沸腾,他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自己曾经朝夕相处的.家人。然而现在,他又如何能见得了自己的亲人。那晚,他再也无法入睡,于是,起身推开窗户。一片银色的月光直射入房中,顺着月光,他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明月中,他似乎看到了那久别故人对他频频点头,只是一眨眼,便又在他眼前消逝。原来这只是他的幻想而已。百般无奈之下,李白只能独自吟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瘦马感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夕阳的缺憾,又何止是李商隐一个人的感叹。他,依靠在一棵枯竭的老树旁,偶然看见一只独自飞行的乌鸦,心里便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沉重。眺望远处山头,炊烟袅袅,时而传来阵阵流水声。此情此景,更是令人惆怅。唉,只能牵着一匹瘦马,独自走在寂静的小道上,看着西边那一轮浑圆的夕阳,怎能不叫人感叹。古道上,马致远愁肠百结,却也只能在心底哀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他的这一声哀叹,又何尝不是游子心底撕心裂肺的痛啊!
唉,圆,何为圆?一种所谓团圆的东西,却是许多人一生想圆的梦。而这个梦,却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圆不了的梦。那个梦,只能圆在人们的心中。
读古文作文篇8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便用上了白话文。白话文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大伙要不是有教育,怕是要把文言文抛到脑后。
如同大多数零零后孩子一样,我第一次接触古文是家长们拿着一个启蒙读物,指着一只白天鹅一遍又一遍地念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湖绿水,红掌拨清波。”当时那么小,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哪里会知道诗里说的是什么,只知道跟着一起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也当知道了一种新动物——鹅。
上小学后,接触的古文就是古诗。当时感觉真是神奇,这么一句诗,一个字的意思竟是一个词,虽只有20个字,却一下子描绘了四幅画面。当然,一开始肯定喜欢,毕竟以前要背的东西是一篇课文,现在可只有四行字,背起来开心多了。甚至后来也开始模仿着那些诗写一些打油诗,内容大多都是恶搞别人,发牢骚,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为名骂一骂日本。可能我当时自己都不知道,这可是我最爱为文言文的'时候了吧。
到了中学,文言文可就变成噩梦了。一篇文言文,足足有一页纸,又看不懂,还要背,这对于当时的我还真是个不容易的事。对于题目更是无语——对于一首古诗的赏析,每一个人的理解应该是不一样的,也也不应当有人能够准确说出当时古人的想法,所以每一个文言文赏析题都应该是开放的答案,只要符合当代价值关即可,而当时的老师却要我们把文言文赏析的答案背下来,以便考试的时候规范作答。
古文,的确传播了传统文化。但我认为,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能够像以前那样八股取士一样禁锢思想,他应当容许不同时代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对于他不同的评判、不同的理解。
像古文等这样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我们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延续。多看古文,多读古文,把我们自己的东西传下去,让中华文明更加闪亮,熠熠生辉!
读古文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