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次写观后感,都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写下了一篇观后感,表达了对导演的赞赏和故事的感动,下面是28写作材料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国机长观后感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机长观后感篇1
电影《中国机长》是2019年国庆上映的一部电影,最近无意间再次观看到这部电影,仿佛又有了不一样的滋味。
这部电影是根据2018年发生在我国航空史上的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现实中刘机长的冷静我们多多少少通过一些报道也能体会到,可是当我看完电影后,才发现,自己对这一事件的认识远远不够,那么对于这件事情发生后引起的思考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
在面临生死的那一刻,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恐惧。飞机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电影对小人物的形象塑造也是非常的好评。他们是代表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人物,从他们的身上,或许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带孩子回家的妈妈,去拉萨看望牺牲战友的老兵,去西藏打工的夫妻……
而演员的表演,也不得不为之震撼,袁泉饰演的乘务长在安抚所有人的情绪后,自己坐在座位上抚摸手上戒指的动作也透漏出她内心充满恐惧,可那句:“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请相信我们。”我想是对乘客们最大的安慰。
再说机长,这实在使人不得不为其鼓掌,面临如此恶劣的环境,他保持了极度的冷静,将飞机上119名乘客,9名工作人员安全返回地面,这堪称世界民航史上的一大奇迹。我想,任何的奖励都不过分。
看完整部影片,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思考过去,幻想未来。我想,最好的事情,莫过于珍惜现在,因为下一秒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中国机长观后感篇2
周末,爸爸带我来到明州里,耀莱成龙影城观看一部最近火爆大片—中国机长。
?中国机长》真实改编自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英雄机长刘传健的真实经历。
副机长因风挡玻璃碎裂,上半身体被吸出窗外,仪表盘损坏,瞬间心跳加快。乘客们也纷纷陷入恐慌当中,空姐和机组人员,则负责帮助乘客稳定情绪。
在观看中……座舱施压、温度骤降、大风颠簸,导致空姐被抛起重重地摔倒昏迷,过道遍地洒落物品,缺氧等惊心动魄的场面,不禁让人心跳加速,屏住呼吸,咬紧牙关为他们捏了一把汗。而机组人员以冷静沉着的态度和专业的`操作,确保了飞机上119名乘客最终平安落地。
看完电影不禁大呼精彩刺激,为机长伸出了大拇指点赞!虽然期间遇到强风、低温、恶劣天气等多重考验,但最终成功迫降,真是奇迹呀!
他表现了中国机长在灾难面前奋战到底,勇敢应对,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中国机长观后感篇3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姐姐看了一部电影——《中国机长》,这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机长开着飞机穿过积雨云的时候,他是那样的坚定和执着,在穿过雷电交加的积雨云时,如果被雷击中就会机毁人亡,因而他不仅要抵抗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肩负128个人的生命,如果不是他,这架飞机早已坠毁,所以这个机长是一个伟大的人。他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最后成功备降成都,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他学习,学习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学习他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精神,还要学习他忠于职守、爱惜生命的品德。
中国机长观后感篇4
既然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自然,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中国机长》。关于电影本身,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看见鸡,有人看见蛋,有人看见骨头……我只是简单谈一谈我眼中的《中国机长》。
?中国机长》讲述的是一个英雄的故事。
我们平日对英雄的认知,就像是看一座座树立在云端的雕塑,他们形象鲜活但常常显得高远而缥缈:或是一振臂万人集的领袖,或是挽长弓射天日的神灵,或是“视死忽如归”的幽并游侠,或是“一一垂丹青”的铮铮铁汉。我们似乎并不容易想到,英雄可以离我们如此之近,甚至几乎就是我们自己。
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川航8633的机组在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上遭遇风挡破裂的极端险情,在万米高空直面强风、低温、释压、地形和天气的多重考验,最终成功处置、安全落地。
作为一个飞行员,我不可避免的在观影时从一开始就将自己代入角色之中,要不然,我怎么会觉得张涵予洗澡的姿势和我一样帅呢?这当然是玩笑,谁还没洗过澡吗——但是后面我们很快就发现,正因为机长在洗澡时刻意为之的三分钟憋气训练(这显然不是他心血来潮的表现),风挡破裂之后的释压环境下,他才能够顶着极端缺氧的压力将飞机牢牢掌控住。
这句话说起来有点老套,但是身体真的是革命的本钱。
不过再好的身体也只是血肉之躯,顶得住短时间缺氧,却顶不住长时间的狂风骤冷。因此我们才会看到,在风挡破损,副驾驶被吸出受伤之后,第二机长拼命返回驾驶舱,会第一时间帮机组戴好氧气面罩,会全力的帮机长搓揉冻僵的胳膊,会不间断的询问“你还好吗”,会在铺天盖地的凛冽寒风中声嘶力竭的提醒和鼓劲。
这句话说起来有点老套,但crm管理真的保障运行安全的重要工具。
crm指的是机组资源管理,这里的机组同样包括了客舱的乘务组。在险情发生时,一切突如其来:大幅俯仰、快速释压、严重颠簸、杂物乱飞,纷纷落下的氧气面罩丛林里,人群的惊声骚乱伴着婴儿啼哭不绝。纷乱之中乘务组竭尽全力的安抚情绪,协助吸氧,阻止闹事,维持秩序,最终使得客舱能够保持住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造成进一步的恶果。
这句话说起来有点老套,但是这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正是因为平时的训练,昏倒的乘务员才会在苏醒后本能的踩下餐车的刹车;正是因为平时的训练,机组才能在凌乱之中飞速的找到释压航路;正因为平时的训练,管制、消防、医疗才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启动,完成必须的地面保障;正因为平时的训练,机长才能在绝境之中牢牢把控住飞机状态,并且把从险情出现到安全落地的每一个决断都踩在正确的步子上,返航、下降、穿云、备降……最终完成这次英雄的壮举。
如果说英雄的壮举如大厦顶端迎风猎猎的旗帜,那么平素的一举一动一板一眼便是筑就高楼的砖石层垒。影片在前半截用大段的时间展示了一个机组在正常航班运行中的工作流程,从酒测到协同,从机舱准备到绕机检查,从推出开车到滑行起飞,从检查单执行到频率更换……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俊男靓女,全都是标准程序和统一规章。是的,飞行员的工作,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而正是每一个环节的细致入微和一丝不苟,“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才有了随后情况突变时的“猝然临之而不惊”。
冷静是必备的职业素养,然而机组并非全然冷漠的机器。乘务长在一番对旅客和善而坚定的表态之后,同样会颤抖着抚摸手指上的戒指;机长到后来体能精力到达极限时,脑海中浮现的是自己女儿在客舱中欢快行走的场景。你可以将之理解为他思念女儿,也可以理解为他把后面的一百多号人全都想象成自己的家人,又或者二者兼备。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的内心都充满了爱。
这里有另外几个细节:一开篇机长悉心照料被人遗弃的小狗,飞行中四号乘务员全程对孩子的温柔安抚,最后遍体鳞伤的副驾驶对医护人员所说的“他们更需要你们”。相对实际而言,这里面有一部分艺术加工,但我们能够感知到的是,性情内敛的中国人也许并不擅长把“爱”字挂在嘴边,然而两千多年的历史浸润依然使得仁爱精神无形扎根于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心中。这种爱不做作,不矫情,因为这份基于人性的自然生发,才使得“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所以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对一次英雄事迹的总结宣发,更贴切的应该是对整个中国民航精神内核的极力诠释。过硬的身体素质,扎实的专业技能,冷静的临危心态,优良的作风,团队的配合,以及穿越三万英尺高空,漫步云端却又脚踏实地的人间大爱。
可能很多空勤人员看过这部片子后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你看,我们不是只会“一起一落、巡航喝咖啡”的吉祥物,我们不是只会“米饭还是面条?两边旅客当心腿!”的花瓶,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民航人,我们是在关键时刻守护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障。你看,我早就跟你们说过吧!
有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毕竟“人不知而不愠”这样的境界很少有人能达到。然而我们更需扪心自问的是,在真正到了真正的关键时刻,这个安全你到底能不能如真实的四川8633机组那样守护得住?也许风挡破裂算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在每天的飞行中遇到些奇奇怪怪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处理那就是必然的了。到那个时候,英雄真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又或者,英雄不英雄什么的的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自己还是不是自己。
我想,这才是这部电影对我们来说最有意义的地方。
中国机长观后感篇5
?中国机长》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表现英雄机组在遇到意外状况,通过一系列专业、正确的操作,让飞机迫降,这次迫降到底有多困难,对于非专业人士的我无从知晓,但是在无挡风玻璃遮挡、瞬时失压、极度缺氧,低温、各种自动设备失效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模糊目视和人工操作,仍能零失误、安全迫降,我只能竖起大拇指为机组全体成员点赞,为机长“史诗级”生死迫降的高超飞行技术点赞,为机长在极端环境中仍能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操作的坚强意志点赞,为机组成员娴熟的专业素质点赞。
专业素质,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的结合。一名优秀的飞行员,需要具备过硬的技术以保证飞行安全,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即使面对死亡也能临危不乱、精确处置。飞机在高空中发生故障,当所有人命悬一线时,刘传健机长在常人无法想象的极端环境中,完全凭手动操作和模糊目视,靠毅力掌握方向杆,完成迫降。这就是他的高超娴熟专业素养在危急时刻的生动体现。
专业素养是一个行业被社会尊重、一个人让他人敬佩的重要内核。“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周会明之所以受群众爱戴,是因为他用高超的反贪本领守护了西藏山南“山清水秀”的政治环境;“大山卫士”刘真茂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作为一名护林员的痴心坚守;“b超神探”贾立群广受赞誉,是因为他的b超技术和对患者贴心的服务。今天,人们纷纷为“川航机长”刘传健点赞,也是因为他在飞行领域拥有超越常人的能力和素养。
榜样指引前行的方向。虽然并非所有行业都如飞行员一样,需要面对极端危险,但是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有特定的职责使命。每个人都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保持良好的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及关头豁得出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中国机长观后感篇6
在这个国庆假期里,不去看一场电影,就对不起学校给我们放的假了。于是,我们就看了《中国机长》这部电影。影片根据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
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如往常一样正飞跃青藏高原,在9800米的高空巡航,驾驶舱副驾驶侧的右挡风玻璃毫无征兆的爆裂,脱落。驾驶舱瞬间失压,能击穿耳膜的狂风灌进,气温骤降到零下40摄氏度,人在这种状态下根本无法生存,而两位飞行员当时仅仅只穿了一件衬衣。飞机的仪表盘都已被狂风掀翻,副驾驶员半个身子更是被吸出窗外,还好安全带将他拴在了内。“冷风如利刃,凛凛狂风折”,在这种危机之下,机长刘长健(电影里改编的名字)依然保持了极端的冷静,成功让飞机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机上119位乘客安然无恙。
机长,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称呼。“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机长,一机之长,每一架飞机上都会有一个机长。他所担负的不仅仅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称呼,更是生命的守护。什么是英雄?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想到动画片中,拯救世界的奥特曼。他们亦或因为奇遇有幸获得了超能力,或是拥有超越常人的大脑。可是,今天我相信说的英雄是机长,一个用坚守和执着拯救生命的机长。
看完这个电影“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对付万分之一的隐患。”111分钟的电影,119条鲜活的生命,是中国民航人对生命、规章、责任的敬畏和执着!这就是中国机长,这就是中国的力量!
中国机长观后感篇7
火热的十月,爱国的热潮蔓延了整个中国,随之而来的便是电影院热映的一系列爱国电影,可能有人会问我《中国机长》和你说的这个有关系吗?
听我慢慢说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四川3u8633航班突发事件,驾驶舱的玻璃烂掉了一块,以至于飞机内紧急释压,乘客恐慌一片,反观机组人员却是沉着冷静,乘务长指挥大家对待各种状况,稳定情绪,三位机长同志在高空低氧低温的情景下,从而安稳的降落下来。整个过程我的情绪也是随着那架飞机不断地盘旋、盘旋。
如果单纯的写一个机长同志的话,大能够叫《勇敢的机长》或者《厉害的飞机》可是在那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英雄故事,刘传建机长的成功背后是所有人的职责感,副机长应对玻璃碎后的冷静,能够及时的配合机长踩下刹车,另外一位机长,在明知机舱情景后仍然选择进入和他们一齐应对,不断地提醒,不断地询问,使得飞机才能够安全地降落。还有那五位空姐同志,设想下五位同志都惊慌失措地话,可能会有什么后果,那个疯狂的叔叔会不会冲进驾驶舱,影响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他们的行为正说明了这一点。刘机长说:“这叫敬畏职责!”
不仅仅如此,这部影片中连空军都有所涉猎,是不是也说明了爱国将士无处不在,当你需要这个国家给你帮忙的时候,他随时会不惜一切代价的。要说一下,里面有一个短暂的镜头:外国的幽灵520事件,机组全部人员因为缺氧而死亡,飞机却是自动驾驶模式一向飞到没有油。反观我们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国家人民的生命高于所有一切。
这就是机长的职责,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敬畏生命、敬畏职责。
中国机长观后感篇8
很久以前就看到过说,小时候渴望改变世界,慢慢长大了希望改变身边的人,到最后发现只能改变自己。面对环境,不管是顺是逆,我们都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
在自然面前,我们人人平等,情绪什么的都没用,只能理智清醒地给自己找出路;前些日子上海台风的时候,从地铁站赶回学校,因为不想把车落在地铁站,就骑着车顶着伞,雨很大,在刚出地铁站的时候,顶着伞就已经湿了,风很大,骑着车根本就顶不住,曾一度想放弃吧,又想想既然已经湿了,就坚持一下;也想过不打伞,直接淋着雨,发现也不行,因为雨太大,淋在脸上根本看不见任何东西,戴眼镜也没有了用;只能调整自己打伞的方向去适应风向,尽可能让自己看的见路,也几次伞被吹翻过来,回来之后,伞也被风压变形了。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在自然气候的面前我什么也不是,只好乖乖地求生路。也有很多瞬间,心想干脆就顺着它,闭着眼往前骑就行了。当理智告诉我,不能那么做,不能轻视自己的生命。我们要不断地调整自己,敬畏他的同时跟他抗争,才会有生存的机会。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环境,但我们有自己理性的选择。
今天看中国机长,那种感觉若隐若现。就像今天在路上,风不停地从各个方向摧残你,你感到气愤地同时,只能选择原谅他,然后顺从他。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压力多么大,都希望我们像机长那样有理智的情绪。
事物总有两面性,我们喜欢听的风声雨声,可能会成为城市路上一些人前进的阻碍;我们看到的天空美丽的云朵,可能会成为航班飞行的阻碍;太多时候,很多人看待问题太过表面,当大家都在以为飞机在天空盘旋时,孰不知机长是在等云层分离,走云层中间那条路,我们每个人做事都有每个人的道理,如果不解释也自有他的理由,不必多问。机长之所以走出来,不光是强大的心理素质,还在于他的经验,电影前面对那块云层描述也做了伏笔,机长往返这条航线这么多次,早已掌握了规律。
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充满联系的,万物形形色色交织在一起,就好像蝴蝶效应说的那样。一次强气流引起的航班事故,导致的是一大批航班延误,飞出去的航班就近降落,空军要净空停止训练;消防员医护人员调配待命。千千万万的职责都在保住这些人的生命。总会有意外,总不会按计划进行,有时候还是要学会理解,学会信任。
情绪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会把事情变得更糟,遇事要冷静,沉稳。
我们信仰着我们的爱人,我们信仰着我们的职业,我们信仰着我们的信仰。
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机长在达到人类人生极限之后,是靠着什么信念支撑过来的,细节就是他对女儿的承诺。当我们在坚持一件事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往往都要通过一种信念来支撑我们走下去。或者一个人,一个承诺,一个期待,一个盼头……
所以,信任,信仰,信念,希望都能在路上。
我们敬畏自然,我们在敬畏着生命。
中国机长观后感最新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