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展示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文明确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文章的阅读和思考中来,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青团子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青团子作文篇1
“瞧瞧!做得多好!这不是‘团模团样’的吗?”我捏着手中鲜嫩的绿色面团骄傲地说道。
那天,我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快步走进家政教室。一进教室,一阵香味不知从何处扑鼻而来。老师神秘地说:“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包青团。”
青团?早就“久仰”其大名了,虽然没吃过、没包过,但看着这个团,它又青又圆,应该“团如其名”,非常美味。我还记得奶奶曾说,青团青团,寓意着团团圆圆。可是老师却要我们亲手来包,像我这种“万年手残”能把它包得如杨玉环般圆润吗?
我抓了坨青团皮,它软软的,要不是要给它做造型,我早就开始“蹂躏”它了!我先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它揉成一个球,再一手握团,一手用大拇指从中间“进攻”塑造成一个碗形。接着我用勺子挖了一大块香到流油的馅放进“碗”里,最后用三根手指把上面封严实。可在我捏的时候,馅却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满世界地到处乱窜,根本包不住。每当我捏紧时,它总会冲出来,非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可,害得我活生生把青团包成了个狗不理包子!我越看越揪心,上面的开口仿佛是它咧开的大嘴,嘲笑我是一个“手残”。
看着眼前的“团非团”,我顿时恼羞成怒,恨不得一把将青团重重地摔在地上,并且选择放弃加自闭。
可就在这时,我想到了著名画家罗丹考了美术学院三次都失败了;大将韩信一开始也不被君王重用;凤雏庞统也因长相而被轻视……可是他们最后不都成功了吗?这区区的青团子又能难倒我吗?
后来,经过我的一番细心观察,才发现原来是我太阔绰了——肉馅放得太多了。吸取教训后,我开始对它进行一番“整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做出了像模像样的青团!
这次做青团的尝试让我深有感触:成功除了有“失败”这位母亲的呵护,还有“坚持”这位父亲作为坚实的后盾!
青团子作文篇2
又是一年清明时,雨点纷繁,雾气朦胧中远山模糊如黛色,地面光滑如镜,平静地映着天空。
大街小巷里,青青的团子开始卖了。清明草的香,面粉的甜,馅料的甜、咸或鲜,交织着袭来,由不得你不停下脚步,多看几眼,多闻几下,多买几个带回去,咬上一口,然后感慨——啊,清明,真的又到了呢。
莹润可喜的青团子,躺在手心,只隔一层薄薄的保鲜膜,可怜兮兮地看着我。于是,伸手,轻轻拿起,把保鲜膜小心翼翼地撕开——一不小心,手上沾满了面粉,吮吸着我的皮肤,像一只只小章鱼。擦干净绿色的手,又一次,拎起保鲜膜,轻轻咬下一口团子,只觉清香浮动,由齿间,弥漫至鼻息,刺激我的神经。于是,深吸一口气,觉得整个世界都溢满隐隐的香。
吃过了青团子,就要回到老家,给祖先们扫墓祭奠了。
坐了好久的车,又任由自己的思绪无意识地飘到另一个世界里,放了一个不长不短的假,海风才翩然而至,轻轻催着我们睁开眼睛。
于是,踩着因为被雨淋了而潮湿的黄泥,我们上山,献花,烧香,除草,扫水,扫土。山上视野极佳,可惜树木太高大茂密,繁多的枝条掩映下,把广阔的说不清是什么颜色的海,割成了一片一片,却又可以由分割的局部窥见浩大、广博且壮丽的整体。
下山的时候,阳光晃晃悠悠地出现了,我便抬头,看天空是悠悠的蓝,又高又远。
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奶奶要塞给我们一大堆东西,终于打点妥了,她却又从家里冲了出来,手上摇晃着一袋海草,不由分说塞进车窗。
我笑起来,不经意仰头,却发现阳光更加明媚起来了,那边有一树不知是野生还是栽种的桃花,令我一下子想起曾看过的一篇文言文里描写的“桃色极媚”,看来是结不出什么“佳实”,却在三四月鼎盛的春光里迎风微笑,花每瓣都镶满一圈光芒,一直从山野间开到我眼边。
车发动了,驶出了一片青山绿水。
清明来了,又走了。
青团子作文篇3
江南的春天细雨绵绵,到了四月,水乡田间,绿野青山,多了一队队踏青扫墓的身影,菲菲细雨中撑着阳伞,或缅怀,或赏景。返程时,手里多少都拎着几个绿色面团一样的食物,江南人告诉你,这是清明特有的食品——青团。
这年的清明节,我有幸参与到制作青团的全过程。那是临街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糕团店,每年这个时候,店门口总会排起长龙,等着买三五个青团,或自己品尝,或送亲朋好友。我吃过这家店的青团,鲜香四溢不粘牙,馅料十足易饱腹。但是这青团是怎么做的?这面团是怎么变成绿色的呢?趁着下午没什么人买的档口,我向店里师傅请求学做青团,师傅爽快地答应了。
首先,我在装满面粉的盆里倒入足量的水,右手不断搅和,让面粉与水充分糅合,只是搅和来搅和去,搅和成了“浆糊”,愣是搅和不出团团来。“你这手法不对。”师傅见了,立马用他自己的独特手法,不一会儿就成了面团。我惊讶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这个是靠手法,要勤学苦练才成。妈呀,做个团子都这么费劲,干哪行都不容易啊。接着,放发酵粉,醒面1小时。这时,师傅拿出了新鲜的艾叶,用榨汁机榨成了艾草汁,绿汪汪的,我把这艾草汁倒入盆里,与面团充分搅和……这面团绿了!原来青团之青的奥秘在这里!师傅拿起一个锅,倒少量的水,加上糖,大火煮七八分钟,取出备用。又拿来红豆,捣成豆沙,倒入刚才煮成的糖汁搅拌均匀。又到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这翠绿的面团搓成长条状,揪下一段,揉成小团团,压成饼,放上豆沙再包裹,一个豆沙青团就成形了,再往锅里煮五分钟,香气四溢甜上心头的青团就出锅了!
我这垂涎的舌尖早已忍不住了,拿起自己做的青团,迫不及待咬一口,啊,好烫啊!“你冷冷再吃!”我妈一脸无奈地说我。烫过之后,感觉味道不错,既有豆沙的软糯香甜,又有沁心的草香回甘。青团吃完了,可心里还是,甜甜的。
青团子作文篇4
青团,是汉族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之一。为了加深对这个传统节日的认识,在老师和家长们的精心策划下,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包青团的活动。要说吃,长这么大我已吃过多次青团了;可要说到包,我可是初次尝试,面对桌上那一大团揉好的青面团,我跃跃欲试。
看来心急的不止我一人,老师才宣布活动开始,只见六、七只小手纷纷伸向面团,转眼间,面团就变了型,这边一处高山,那边一片洼地——面目全非。我也揪起了一小团面团,软软的,还带着点余温,闻了闻,一股浓郁的艾草香扑鼻而来。我先把它揉得圆圆的,然后放在桌上用力压扁,变成了一张薄薄的面饼,接着往面饼中间放了两勺豆沙馅儿,揭起一端的皮向另一边合拢,把边缘压牢并按出花边,我的第一个清明饺就这样出炉了,看着自己的第一个作品就做成功,心头涌出喜悦和成就感。
趁热打铁,接下来做个什么呢?瞧了瞧身边的同学们,对,清明团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我又揪了一团面团,把它揉圆,然后在中间用力按下去,使它呈现出一个碗状的坑,为了让我的清明团能多装些馅儿,我要把坑按得大一些、深一些,哎呀,一不小心,底戳破了,“失败怕什么,重新揉过,何况这还是我第一次做清明团呢!”我不禁想到。这回,我小心翼翼地按压,中间的坑逐渐变大变深,耶,我成功了!我高兴的手舞足蹈,这次包个芝麻馅儿的,放好馅儿后,我一手拿着团子,一手小心翼翼地,慢慢地把洞口一点点捏拢,直到封住为止,为了美观,我特地把它放到了做青团的模具上按一下,一个漂亮的花形清明团就呈现在了我眼前。
我越做越带劲儿,越做越有信心,又连续做了好几个动物形状的青团,一个比一个有进步,一个比一个有特色。望着桌上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青团,它们仿佛变成了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带着我走进了艾的童话世界!
青团子作文篇5
4月7日下午我到萧山日报社食堂参加清明团子制作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学做清明团子,既担心又激动。
在食堂,小记者们认真的开始听玉媛姐姐讲解团子的制作过程,以及有关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给重耳献肉,重耳为了让介子推出山而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死也不出山,所以这一天人们都吃冷食而不开火。
接着草莓老师开始教我们怎么做清明团子了。先把面皮揉成一团圆,用大拇指往下按,压成一个小碟子,再把边上的面皮往上拉一拉,变成一个小碗,再在上面放上豆沙,然后在小碗边上捏一个角,照样子再捏四个,五个角捏好了之后往里面压一压,这样一个清明团子就做好了。草莓老师又开始教我们做另一种样子的清明团子,先把面皮捏成一只小碗,在里面放上很多很多的豆沙,再对折,然后大拇指往上一按一捏,一个花边就出来了,把这个边上的面皮全按上面的方法按捏,饺子模样的团子就这样做好了。
接着水晶老师又给我们发了两个面皮,捏成什么样子的呢?有了,再捏一个饺子吧,我这次要做一个很大的饺子,我把面皮捏成一个小盘子,然后在里面放上豆沙,再对折,然后按上花边,一个饺子就出来了。再做什么呢?今年是鼠年,要不再捏一个小猪吧。小猪捏好了,哎呀,小猪的尾巴怎么不见了,算了,去刚做好的饺子团子里捏点面皮过来做小猪的尾巴。水晶老师又给我发了个面皮,这会做什么呢?想不好,让老妈做吧,没想到,老妈也做了一个饺子。
不知不觉一个下午就这样过去了,团子也包好了,大家都拿着满满的一盒清明团子回家品尝了,味道那就两个字,“鲜美”!
青团子作文篇6
“外公!外婆!”
“呀,小逸来啦!”跨进老屋果然第一个碰见的是外公的笑脸。
我把大包小包的东西往房里一扔,急忙冲进了灶头间。哈,舅舅舅妈已经在做团子了。妈妈也不客气,洗洗手就坐了下来,帮着做团子。
我愣愣地站在一边,又不好意思去看电视。索性——
“我也来做团子吧!”
于是,一场比好莱坞动作片还要精彩的家庭自制大戏即将开演!
第一幕
没想到本姑娘的排场这么大,做个团子还有那么多人护着!
“就这样……先把它搓成一个球……”妈妈取一小块和好的米粉,示范给我看。
“在这样——”舅妈接过话头,麻利地把手中的玩意捏成像窝窝头一样的形状,“加馅儿,捏拢……把多余的头子掐掉,再摊在手心里揉一揉……瞧,这不就好了!”
一个白白胖胖的团子,加入了一列列伙伴中。
“看见了没,很简单。”舅舅做了一句总结。
第二幕
“好,开工!”我大喝一声。上了一堂课,总该让我总结一番了吧?
先挑合适的团子皮。这个,不行,太大块了;那个,不行,太娇小了。我的第一个作品可是颇具历史意义的,当然得用优秀的材料来做。那些“歪瓜裂枣”们,岂能入我老人家的法眼?
就是你了!我终于找到了一块比较合我眼的。揉!这小时候,我最喜欢玩的可就是橡皮泥了!不就是搓一个球么?小case!几秒后,ok!
“口子不能开太大,不然待会加了馅后不容易合上。”舅舅提醒我。
是么?我停止了手头的活,看了看,不好意思地笑了。总金额“窝窝头”都快给我捏成一张饼子了。
“重揉吧!”妈妈哭笑不得。
在经历了一次失败后,我变得谨慎了,把口子开小了。加馅了,可这筷子也不听我使唤了,我怎么也夹不住馅。“恭喜你,惹火我了!”我对着筷子念一声,用劲一扯,嘿,出来了!“真是,给你三分颜料你就开颜料店啊!”我在填馅的同时悄悄训斥筷子。
第三幕
“当当当当!”我举着自己的处女作,骄傲地炫耀。
“还不错!”妈妈忍住笑意评价了一番。
我当然知道妈妈是在鼓励我。望着手中的团子,又丑又小,再看看舅妈和妈妈做的团子,又圆又大。心里不免有些惭愧。都16岁的大姑娘了,连团子还是头一回做,家务事更别说了,碰都不碰,我该说些什么呢?
我只能说,我的处女作团子,让我懂了许多。
青团子作文篇7
你知道清明团子怎么做吗?哈哈……让我来做给你看吧!
首先,把已揉好的面团用手搓成椭圆形,再用大拇指在椭圆形的面团中间戳一个坑,然后把大拇指牢牢地固定在坑中央,其余的手指沿着“坑壁”快速地转起来。这时里面的坑越来越大,像极了一个绿色的小碗。我继续转着,发现“小碗”渐渐展开,竟然变成了一个大饼,不像清明团子。我把它拿给妈妈看,妈妈说:“这太扁了,要旁边稍微凸起来一点才可以。”我只好把它揉成团重新做。
我再次把大拇指固定在面团中央,其余的手指有节奏地转着。我转啊,转啊,面团变成了网兜状,这样可以吗?我战战兢兢地把它递到妈妈跟前,妈妈说:“这次做得不错,可以放馅料了。”我长舒了一口气,心想:“终于要成功了。”我小心翼翼地把红豆放在“网”中央,接着把“网”用手捏成了饺子状,然后把两边往中间挤,搓成一个绿色的“小圆球”,尽量把表面弄平。最后我把“小圆球”反过来,放在一张沾过水的墨绿色的柚子叶上,一个清明团子就完成了。
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做的清明团子,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不仅学会了做清明团子,还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青团子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