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写出有启发性的读后感,需要对所读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写读后感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下面是28写作材料小编为您分享的觉醒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觉醒读后感篇1
周岭老师说有人读书是在和作者交流,这句话提醒了我。非常荣幸的是我在春节假期间通过再次阅读《认知觉醒》,和周老师又进行了一次交流。
书中给我触动的点非常多,我以后需要时不时的将它拿出来翻一下,它会是我的老朋友。
我承认我是个有上进心的人,虽然生而平凡但是不想此生就此平凡。但是我做事没有耐心,我很想很想一步登天,每天看到别人尤其是同龄人的优秀,我的内心是非常的向往、渴望和焦虑,我羡慕他们的优秀,我什么时候才能进步才能像他们一样优秀?
抬头仰望并没有低头踏实的做自己该做的事。直到我看到书中写着缺乏耐心是人的天性,不要责备自己,而是要用理智的大脑去和情绪脑、原始脑和解。于是我从大脑的生理上开始了解自己,也因此接纳了自己,不再责备自己。理智脑就是年轻的经理,它只有几岁,而情绪脑、原始脑就是公司多年的元老他们年当力强,这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将我代入,要用智慧去引导着两位长者。
接纳自我的天性,并不是屈服于他们,而是有商量的领导着他们。当我在看书时刚开始非常着急,我内心的声音在说赶紧刷完,我就会停下来跟自己对话,急什么吗?我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认知并不是把它扫完就结束了,不要急,慢下来。
书看一半的时候,就不想再看了,转向了别的方向,当我意识到之后,我就继续跟自己对话,我们读书就是和作者在聊天,不能聊一半就站起来走哈,继续和作者聊天。
当我的工作发生变动的时候,要离开自己多年的专业转向陌生的战场,心里有些失落也有些难过更有些焦虑,前方是未知,我有些害怕。我按书中的方法将它写下来,当我写下来的时候,清晰了,也更明了。当我赋予它另外一个意义的时候,领导既然给我换岗位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和爱护,交给我一个新的领域,那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挑战?我的内心顿时豁然开朗,我仿佛看到前方是个天大的机会。当我想到了这一点之后,我不再垂头丧气,而是精神焕发。
我时不时会想起十几年前去逝的父亲,感觉非常痛苦每当念起常常眼中泛泪。书中有写道痛苦反而是我们的成长信号,说明我们改变的时机到了。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痛苦的麻木、无视,最后将痛苦变成了潜意识中,要把它挖出来,不然它会时不时的来折磨自己。
我要直面痛苦,不再逃避,于是我坐下来按书中的方法逐个来拆解它:
到底是什么让自己这么痛苦?父亲已经不在了,这是事实,为什么过去了这么多年,我还在纠结的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让自己痛苦?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逐个回答自己的提问,等我梳理完之后才发现我一直在逃避的是当年自己太年轻,没有在父亲生病时去承担一个子女应该承担的责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觉得“子欲养而亲不在”深深的遗憾和无比的痛苦。
当我用很多天去思考去面对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爸爸他也希望我现在过的幸福而不是一直活在痛苦之中”!至此,我才真正的走了出来。
所以《认知觉醒》治愈了我,我的内心至今充满感激,非常感谢作者为我们呈现的这本书。是什么拯救了我,我也希望来拯救别人,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被各种痛苦折磨,那你就用书中的方法去试着写下来,我们真的可以做到自我拯救。
我也是通过本书认识到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是我们的终极能力。我们的大脑不但可以自己思考,而且还可以自我修正,也就是我们的大脑不但可以钉钉子还可以自己捶打自己。启动元认知能力可以让我们走的更远,走的更好。
那么元认知能力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获取元认知能力?
1.通过学习古人的智慧。
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好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让我们的头脑保持更敏锐。
2.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
通过对自己生活的反思盘点从而提升自己的元认知,这件事我怎么就错了,我为什么错了,我可以总结出来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3.灵魂伴侣常伴左右。
在自己的身边时刻飘着自己的灵魂伴侣,当自己做一件事的时候,有它在耳边提醒自己,我这么做对吗?我这么说对吗?时刻和自己的灵魂伴侣在一起,随时将它唤醒。
4.冥想。
通过冥想可以让自己的心跟上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心灵保持着觉知。
那么觉察自己就可以了吗?还不行,还要产生在行动上,如何行动呢?
那就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如何控制自己呢?需要用“元启动”,当我们要刷视频的时候,要用瞬间的“元启动”问自己,我现在就要玩视频吗?我的工作做完了吗?我的书看完了吗?不断的启动自己的“元启动”,在每次行动、说话之前给自己来个10秒钟的暂停,就在那一瞬间让自己想一想,我是不是真的要做这件事,我是不是该说这句话?
有天晚上当自己想看书时,这时耳边传来其他人直播的声音,我就跑过去听了,听了一晚上之后发现没什么收获,更懊恼的是浪费了时间。
然后我想那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问下自己,我是真的放下书本去看某大咖的直播吗?在手去点手机的瞬间问下自己,是看书对自己更有实际的收获还是听直播更有收获呢?
正如书中所说“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愿我们每一次都让自己慢一个瞬间,不需要太长,只要几秒钟,我要的是什么?我是不是真的要做这件事?天啊,我到底在做什么啊?多想些此类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真的比以前更有自控力。
遇到一本好书就是遇到一位恩师,这也是一场缘分。周老师是我未曾谋面但已经指点并引领我走出困境的导师。
因为他分享出来的成长心得,为我平凡的人生之路点亮了一盏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本书的好与不好就在“疗效”。无法形容我对周老师的感激,因为这是一本治愈我的书,当然在此之前我也读过很多成长类的书,但是只有它将我真正拯救。
我遇到了一本好书,诚心向你推荐,它非常值得一读再读。
写下此文,在此向老师表达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致敬!
觉醒读后感篇2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卷起巨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有人说始终以人民为本,有人说始终以和为本,还有人说始终以人为本……
一百年前,一艘小船在浙江嘉兴南湖上停泊着,并不起眼的它,却庄严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它就是红船。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它现在正带领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告诉了我们青年不能因循守旧,刻舟求剑,必须有力潮头敢为人先。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我总是在想,那时候的青年到底该是有多清醒,在一片混沌的中国,选择了一条这样的道路,选择了一条当时虽然很难成功,但成功了定然可以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的路。
一百年后的.今天,现今的青年只有始终充满朝气锐气,才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续写不朽传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我很幸运生在一个这样的时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要看我们是否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青年,是这个时代的顶梁柱,越是乱云飞渡,惊涛拍岸越要处变不惊,越要像我们这样的青年站出,扛起这个国家,接过上一代的接力棒,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长江后浪推前浪,两百年前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表明了中国青年的立场,中国青年们要一个统一的中国,要一个思想先进的中国。两百年后的我们,日夜受到马克思主义熏陶,生活在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幸福指数高,安全的国家——中国。
上一辈青年创造了一个奇迹,创造了人类社会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今天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向前辈们的理想进发,如今我们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为严峻。我们不能忘了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于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有人曾说:“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保持赤子之心,时刻保持警醒,以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以使命鼓舞奋发的斗志,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性胜利。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他的群星闪耀时,亦是我们的繁星璀璨时。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觉醒读后感篇3
为什么是陈独秀?不是其他的人物不“香”,只是这他实在是一枝独秀,让人挪不开眼。
历史中真实的陈独秀——一张黑白照片,且不论,我们只来说说这《觉醒年代》中让我感动的陈独秀。
陈独秀一出场,便是趁爱国知识分子激烈讨论中国存亡问题时,偷了一碗盒饭,旁若无人得解决温饱问题。这哪有一点大家的样子?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只道一句:“这样的国,无可救药。”之后能怎么样?激起了学生的愤怒,他只得落荒而逃。滑稽,但不可否认,他,是清醒的。
我曾看到过一个关于山石和卵石的辩题,便立马想到陈独秀,他无疑是一块山石,他兼具“锋芒外露,舍我其谁”的感性及“时不我待,逆流而上”的批判性。一面,人们仰慕他一身傲气,另一面,人们担忧他锐气伤人。
他这块“山石”总是爬上屋顶,批评指点四方的风景。他那封建大家长的做派,对家人,对学生,对同人,叫人又爱又恨。尤其是面对两个已然有自己的想法的儿子,他一面与他们说教,维护他家长的形象,一面又小心翼翼地,不动声色地待他们好。对与自己有不同信仰的胡适,他既欣赏又爱护,可也不影响他痛斥在关键时刻建议将北大迁到上海的胡适,“我要的不是北大的生机盎然,我要的是中国的生机盎然,不辩、不争,不可以。生机盎然不是等来的,适之,是要斗争来的,不破不立!此时的中国需要勇士和斗士。”你以为他们崩了,可他又会在两人唾沫星子互飚之际,感到抱歉,说出“改天请你喝酒”之类的.话。
“面对问题,直抒胸臆;包容不同,但立场坚定;即便针锋相对,也能把酒言欢。”这是陈独秀,一块不折不扣的“山石”。
如此硬朗的个性,在那样动荡的时代,能不碰壁吗?在他看来不过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所以他能在研究室做学问,也能在监狱里读书看报写文章。
陈独秀是那个昏昏沉沉的时代的觉醒之人,是那个暗无天日的时代的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当真是在这部剧里见识和体会了。这不只是陈独秀与李大钊之间的友谊,这更是他与千千万万民众反抗压迫,并肩作战的精神。
“我必须要跟他们(陈独秀的学生)在一起去战斗,因为我爱这个国家。这个国家不仅是我的,更是你们的。我要为这个国家去做点什么,我觉得人不能为了自己而活着。”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身,我愿意奋斗终身。”
使中国一次又一次成长的动力,都是当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和千千万劳动人民所反抗,所不肯承担的逆缘和逆境。
觉醒读后感篇4
人们都说电视剧《觉醒年代》讲述内容很精彩,拥有很高的评价 。
今年暑假,我利用空余时间看了这部电视剧,感慨颇多。
“觉醒年代”这四个字最简洁的解释就是,这个时代觉醒了,这个时代的人民觉醒了。
在这里,我特别喜欢守常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让暴风雨再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李大钊,他是第一个觉醒的,在美国总统威尔逊同意将山东转给日本时,许多革命者都自甘堕落了,比如郭心刚自己病死的了,比如陈独秀,虽然一直在写文,但精神大不如以前了,只有李大钊还保留着那一份坚韧,那分顽强,那一份革命者的精神 。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延年和乔年,他们的独立让我佩服。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镜头就是陈延年踏着血水走过来,他的眼神中有一股坚定,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 。
九十四年前,陈延年被押赴刑场,敌人令他跪下,他宁死不跪,并大声回应: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
他这一声高喊激怒了挥刀者,并将其乱刀砍死,时年仅29岁。
觉醒的青春,觉醒的青年人,毛泽东,一个初出茅庐的新青年,也在众多革命者的刺激下觉醒了。
谁能想到,他竟然成为了我们未来的领路人。
觉醒读后感篇5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根据同名小说《觉醒年代》改编而成,这本党史主题读物应该勾起了不少中国人的爱国之心。这本书主要讲述了100年前的旧中国是有多么的腐败无能,以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那样的一个年代成立的。
书中有很多经典的角色,即使这是一本书,但我还是感受到了伟人们丰富的情感。比如李大钊同志在赴刑场时脸上的决然,陈延年同志即使在国民党的人拿刀威胁的情况下任然不愿跪下求饶时的刚强意志。
100多年前的旧中国因为八国联军的原因而显得破败不堪,人们在西方列强的统治领域内只能敢怒不敢言。但是,时势造英雄,在某一个年代总有那么一两个英雄来拯救人们。陈独秀是旧中国为数不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同时,他也是“新青年”报刊的主办者。与此同时,旧中国还有另一位先进的知识分子,名叫李大钊。他与陈独秀二人都不愿看到旧中国的腐败不堪,于是,他们二人便不谋而合,都想创立一个让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的组织。当时旧中国的先进分子几乎都聚集在了北京大学,当李大钊与陈独秀二人提出他们的想法时,便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因为他们也是立志要为国家献身的人。于是后来,便有了如今的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产党的成立,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人,就是鲜明的'例子。当时的蒋介石,有着当国家霸主的梦,于是他不允许在有国民党的情况下,还存在一个中国共产党。后来,他便想尽办法逮捕共产党的党员。有时,他去抓人时,几乎不需要和别人讲理由。就比如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一个于1927年在上海被捕,一个于1928年在上海被捕。陈延年同志到死都不愿跪下向国民党求饶,我清晰的记得,他当时说过一句话,他说:“革命者只有站着生,绝不下跪!”而陈乔年同志,到死都没有看到妻子肚子里的孩子。
如今,100年过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中国第一个载人飞船成功升天了;100年过去了,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时受西方列强欺辱的那个中国了,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如今面对美国的针对,我们也敢去正面面对了;100年过去了,中国再也不是当时的那个没有人愿意帮的中国。
当初为了旧中国人民的幸福,而去舍身赴死的人们,您们看,山河换了新颜,在庆国大典上,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了,曾经的十里长安街,现在繁华如斯,山河无恙,国富民强。这盛世,如您们所愿。
愿现在的中国新青年们,献吾辈之青春,耀吾辈之中华,护吾辈之华夏。
觉醒读后感篇6
鲁迅先生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就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到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当时的中国,是这间无法破毁的铁屋子,四万万中国人还沉睡在封建统治的梦中,只有那些觉醒的独自背负着所有希望和绝望的人们在绝境中挣扎。他们不知道何时能见到光明,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光明,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毅然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各自的领域不断战斗:蔡元培校长,重振北大,兼容并包;鲁迅先生,以笔为枪,以字为弹,扛起新文化运动的大旗;仲甫先生、守常先生,发起五四运动,抵制政府在巴黎和会的妥协签字的决定.....那个年代,有太多的伤痛,那个年代,有太多的感动!
?觉醒年代》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历史,不应该是枯燥的背诵年份、事件,而应该是一种体会、一种感悟、一种反思,历史书上短短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一生。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才能真正体会“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深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期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
身处盛世,我们更加应该铭记那段真实的、残酷的、属于我们的历史。
觉醒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 星空读后感6篇
★ 狼道读后感6篇
★ 看小品读后感6篇
★ 读后感五千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