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影片中的道德观念,认真写观后感也是提高我们语言表达的方式之一,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篇1
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总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感动,下面就跟随着我们智坤来领略这些人的魅力:
2月27号晚上,央视一套在黄金时间播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晚会,让去年一年中,最令人感动的中国人走到舞台前,这其中就有来自天津的“同桌妈妈”陶艳波,她为了让失聪的儿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16年陪伴成为孩子的耳朵,用行动诠释了“母爱”二字。
16年陪伴有了“答案”
今年49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令陶艳波感到幸福和宽慰的是,今年6月,杨乃彬就要正式从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毕业,她16年的陪伴有了最好的“答案”。与此同时,让陶艳波意想不到的是,通过基层推选,她成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并最终成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春节前夕,他们一家三口赴北京参加了颁奖晚会的录制工作。
录制前,主持人白岩松和敬一丹询问她:“陶妈妈,辛苦了这么多年,你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提。”陶艳波回答:“不敢提要求,现在心里就一个心愿,乃彬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希望社会上能给他平等的就业机会,让学成的孩子能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做儿子的耳朵向导
在大学里,杨乃彬和所有正常学子一样,已经通过了60多门科目的考试,每年都能拿两个奖学金,学习非常刻苦,这其中,陶艳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令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到北京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成为孩子的同桌,帮孩子记笔记。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四,母子二人一起学习。而乃彬也坚强地依靠辨认老师的唇语加看妈妈的笔记学习即将顺利完成学业。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
有一线希望就别放弃
现在,陶艳波最盼望的是孩子能有份好的工作。而乃彬则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
录制现场,陶艳波告诉主持人,其实,自己还有一个“要求”,“这么多年风风雨雨,孩子他爸爸一人打工供我俩上学,他更不容易,希望丈夫能一起上台领奖。”尽管奖项是颁给陶艳波一个人的,但荣誉属于这坚强的一家人。主持人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
参加完颁奖晚会,陶艳波告诉记者,很多家庭因为孩子有残疾而遗弃孩子,她想用行动告诉更多人,只要有一线希望,身为父母就千万别放弃。“就算全天下都瞧不起我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他、欣赏他。”
3月3日是爱耳日,陶艳波也呼吁,凡是因为幼年时期药物过敏等原因导致后天失聪的孩子,应该及早科学治疗、佩戴人工耳蜗,这样才能更好地重新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篇2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一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学时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动中国看完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
还记得获奖的人分别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刚、坚持助学的丛飞、勇于为国奉献的黄伯云、为人们降服务的李春燕、自强自立的洪战辉、信守承诺的陈健、残疾而不自卑邰丽华、为国鞠躬尽瘁的杨业功、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为国奉献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还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他们的事迹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保家卫国,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杨业功让我受益匪浅,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到达了遥远的天堂,但他的事迹与他那光辉英勇的形像将会永远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遗忘,他是中国军人的最佳楷模,他为了工作废寝忘餐,为了工作日夜奔波,为了工作而劳心劳力,他对国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连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记他的工作,惦记着他曾经无私奉献过的国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辉,令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足以令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着,回荡着……
在这此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艺术家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而成了聋哑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是很悲惨,但邰丽华却度过了这些难关,从不幸的沉渊到艺术的顶峰。她每天辛苦地练习,强迫自己去练,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十倍的努力与心血来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实际的行动与相对的能力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可怜与同情,让群众对她刮目相看,向他们证明了残疾人的能力,展现了尽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我们表达出了心灵至美与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语言的美与魅力,散发出从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辉。
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篇3
经全力搜救,四川凉山木里县森林火灾30名失联扑火人员已全部找到,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遗体运回,成千上万死命自发走上街头,手持菊花哀悼,迎接英雄,这一夜,凉山注定无眠。
这是多么悲壮的场面,人们没有等来自己的亲人、朋友、战士的凯旋而归,却等来如此的噩耗。
他们也曾是一群与我们一般年纪的少年,最初成为消防战士,或许只是因为觉得军装很帅,一旦穿上军装,哪怕明知前方生死未卜,也会毫不犹豫的前进。
他们穿梭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甚至崇山峻岭,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出现他们,他们克服每一次大雾,沙尘或狂风暴雨,却不知道前面等待他们的是什么,是滔天大火,还是待救的猫猫狗狗,警情就是命令,服从命令听指挥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为人民服务”是职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求感激回报,也不为英雄之名。他们背负万家灯火,却常常辜负最亲的人,自古忠孝难两全,他们把孝顺给了国家,给了人民,他是外婆最亲的人,可是在他心里,万家灯火才是他最亲的人。每次在路上看到这群最可爱的人都忍不住驻足,每次听到消防车出警的声音,都忍不住的为他们捏一把汗。
不曾有英雄的姓名,却拥有英雄的生命,穿过匆忙人群,你逆火而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
和平时代最危险的工作之一,然而总有人矢志坚守,总有人逆火而行,总有人用生命守护人间安宁。
你们受过的伤终得成为你们勋章,你们为人们付出的牺牲,终将成为永恒的大爱,永存人间!
致敬逆火英雄,一路走好!
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篇4
星期六上午,我观看了一个叫《感动中国》的节目,故事情节非常感人,好几次我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的故事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感动中国》一共讲述了十位令人感动的的人发生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斌强老师。他九岁时,父亲出车祸死去了,只有母亲和他相依为命。现在,他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老年痴呆症,陈老师就用小时候母亲背他的布带来背着他的母亲去教学,陈老师凌晨一点要叫母亲起来大小便,早晨五点还要起床为母亲梳洗打扮,然后再去上课。他每天都要照顾母亲,喂母亲吃饭,喂母亲喝水,给母亲洗脚......陈老师还做了一个照顾母亲的一个时间安排表,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他什么时间为母亲做什么事情。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便情不自禁的流了出来。这时我想起了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有的还要父母喂饭,有的让父母给洗脚.......反正我们什么都需要父母的照顾。想到这些,我打算长大以后也要向陈老师一样,做一个大孝子,回报父母、孝顺父母。
?感动中国》中,陈斌强老师的故事真感人!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会感恩,孝敬老人,孝顺父母。
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篇5
漆黑的夜晚,需要光去照亮;积雪,需要用阳光去融化;陌生人需要爱心去呵护。再者伟大而又璀璨的中国当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颂的人物。他们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服务,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抛开了与父母团聚的日子让大家佩服不已,非常感动。可以说这些人是俯首甘为孺子牛。顿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人就是谢晓君阿姨。
她在一个很贫穷的福利学校来教学生,不管路途多遥远环境多恶劣,他们依然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教书。在这海拔3800米的地区因不熟悉地区,才来几个月的时候,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阿姨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这句话永远在我的心中刻下了印,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站起来。
我们支持你谢晓君阿姨,你永远是高原的并蒂雪莲...
看了《感动中国2012颁奖晚会》之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胡忠,谢晓君夫妇。
胡忠老师,是在西康福利学校当老师的,他收了一百多名孤儿,免费教书,这种精神真让人感动,他对孩子们都是很负责任的,而那些学生也很听话。都把他当成爸爸了。
谢晓君老师是在木雅祖庆学校当老师的,她同样是一名志愿者,虽然自己一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但是他们仍然不放弃,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们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最感动的是:由于他们不适应高原上的空气,所以谢晓君老师的背很疼,在医院检查时,医生不让他出院的,但是她跪求医生让她出院,因为他此时此刻想的是她的那些学生怎么办呢?
一个那么优秀,那么崇高的`老师,总是心想着帮助他人,从不顾着自己,因为她只想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快乐成长。希望他们吃得好,穿得好,过得好。
那些孩子比起我们,我们真的不如他们,因为他们从不放弃学习,每一秒钟都在珍惜,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那么好的老师!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
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篇6
双脚踏紧在这片土地上,似乎全身便流淌着母亲的脉搏,翘首而望,对上的便是她柔情的眼波。
只于这夜阑人静时握住自己的心,看看孤星缱绻,思索自我价值所在。颈间万千青丝昭示着我尚年轻,似乎也在轻讽我的碌碌无为。
曾经的我,口中也曾无数次豪言为国,却没有成鸿鹄的眼界,常为狭隘所困扰,殊不知却是真真挥霍了我的大好青春。前线上的士兵为国为家赴生死之时,或许我正为某些难以解决的的小坎而发怒;多少受苦受难的人们在为生活所迫得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时,我或许在贪恋享受休憩间的几分钟温暖。有时也憎恶自己的庸俗,不能得志士之气魄,常常陷于短浅,真真自愧!或许是心智尚浅,常常少些思考,或许是缺乏些正能量,总是混沌在阴暗面里。我执起书卷,追溯千年间爱国文人志士生命光华的流转,国家,是他们终生的选择。我便向他们看齐,追随着他们的脚步与信仰。我知道我正年轻,有很多事情正在前方等着我去做,只有穿越时空纵观古今,循着知识的灯火,才能在这迷茫的年轻中寻到对的灯塔。
游于历史之中,岁月流转间,汨罗江里仍是你凌云的诗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字字有声是你巾帼不让须眉的的气魄——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历史从遥远的地方走来,又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远去,还好文人志士的.爱国情思亘古不变。我似看见你们双眉微蹙,在某个寂寥孤苦的夜晚手提一盏灯,写下“可怜白发生”饱含愁思的一腔热情;我似看见你们横刀笑天,刑场之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愤慨与无奈;我似瞥见你们茅屋破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宽广心胸。我未达如此高度,却也能于字里行间细细品读,触摸着你们分分秒秒都在为国家而跳动着的脉搏,为国家流淌着的血液。于是我自审、自省,悟出这拳拳之心不能陷于空谈,更要拿起战斗的气魄,为国为家而奋斗青春。从现在起,做个不负于自己的人,不忘前辈之誓言,不忘自我之复兴理想,不忘国不忘家。趁着青春尚好,莫等闲,不要等到青丝染上白霜,再空空悲切。做个抓紧春天的青年人,终能实现心中鸿鹄之志,看见这土地日益丰美的英姿。
思绪波澜起伏,又恍惚见得这亘古的月光曾千万遍地倾泻在这片土地之上,翻开书卷,文人的笔墨香依然沁人。那思国爱国的情怀,柔软得温润得似是一针针缝进笔墨间,在世人的传诵里千古流芳。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语时时刻刻激励着我,愿我到青春尾声乃至生命尾声,也能无愧于我的整个青春,我的整个生命。
只此悠悠情怀,须臾不朽。
愿凭拳拳我心,笑看壮志必酬。
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篇7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16颁奖典礼终于在2016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篇8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题记
十大人物其中王宽很让我感动,他是郑州戏曲圈的一位老艺术家,74岁,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
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是: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在我们的一生中,能经历无数个令人感动的人,小到帮老人家开门,大到舍生取义,或许檫身而过,或许就在眼前。在我没说的8个人中,有坚持的、有温暖的、但也有悲伤的,还有爱的,有无数种传达的方式与方法,只是…我们未能感受、与接受到他们的实质存在的爱与温暖,我们只能盲目的去报人家而忽视了爱与温暖。
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
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
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
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
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
台上,你苍凉开腔;
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