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文时,明确的能够帮助作者集中思路,避免偏离文章的主旨,优秀的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升自我反思的能力,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鲁迅传800字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鲁迅传800字作文篇1
翻开历史的前一页,世界上有许多伟人,有的早已过世,有的还活在世上,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活在我们的心中,我最喜欢的伟人是文豪鲁迅先生,现在,让我们给你们讲一讲鲁迅先生吧!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祖父是清朝的翰林,由于祖上的荣耀,整个大家族都很看重,鲁迅因此从小的时候就被送入学堂读书,三味书屋就是他幼时读书的见证。幼时的鲁迅曾如此向教书的先生提问,难道读书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就是考取了功名我照样也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的黑暗啊?!教书先生无以为答,只一声叹息……后来,祖父在朝廷被害入狱,父亲因过度操劳也患病死去,家道因此中落。幼时的鲁迅就看多了别人的冷眼,听多了别人的冷语。即使族人,也多是嫌贫爱富,所谓今时不同往日,言语表情行动也多有厌弃。幼时的鲁迅就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拯救民族于危患的想法也在他的头脑中萌芽……
及至先生长大,先生几经周折,先是东渡日本,希望学医以拯救国人。后来,先生猛然意识到国人思想的麻木与冷漠才是更可怕,更可悲的,于是弃医从文。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代文学巨匠逐步成长与辉煌起来了。
当时社会处于一片黑暗,但鲁迅先生毅然决定改变人民的思想。难以想象,一个民族的思想的转变该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先生一生选定了一个目标就矢志不渝地去做了。无微不至地关心青年一代,担心有的青年会退化成“虫豸”,说明先生刚硬躯壳里有着一颗柔情的心灵;面对一些卑鄙文人的流言蜚语,先生又从来睥睨视之,不屑置辩。正所谓“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先生的身影从人群中掠过,人群中总会惊起恐惧的尖叫和愤怒。
故园遭侵,先生几度呐喊;国家危亡,先生几度彷徨。先生思维依然缜密,先生的文笔依然犀利,先生的思想穿越了时光的隧道,使得一切世俗的假恶丑变得脆弱无比,就像黑暗见不得光明一样不堪一击!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先生的早逝令人倍感惋惜,身披写着“民族魂”的五星红旗,先生走得很是从容……
先生所处的阴霾岁月已然逝去,但先生的事迹与思想依然在三味书屋被人讲述,在百草园与人聆听,在咸亨酒店引人无尽回味与陶醉……
鲁迅传800字作文篇2
鲁迅是珍惜时间的楷模。他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伟人鲁迅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我们人生的长途中,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短暂的,然而时间又像海绵那样稀少的,但是只要我们自己用力去挤,还是会挤出水来的,就像时间一样,我们只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就不会那么短暂了。所以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珍惜时间努力工作。哦,鲁迅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楷模,学习的标志。
鲁迅还有一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又说明了鲁迅是一个为人民群众着想的人,鲁迅经常给人民许许多多的帮助。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是啊,鲁迅非常关心爱护青年人的进步。他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六百多人,关心过的青年不计其数。
我还清清楚楚的记着,萧红对鲁迅的回忆:“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喜欢。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很清楚,是他那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脚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据巴金老先生回忆,当时鲁迅逝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追悼他: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头,痴痴的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去。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他们的友人了。
他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一只手扶着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盲人从引路人的就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的站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的往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着引路人的肩默默的去了。是啊,鲁迅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一定要像他一样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发奋学习,努力攀登学习高峰!
同学们,鲁迅先生就是我们的榜样,它被毛泽东主席评价为三个伟大的家——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这就是鲁迅,他死了,但永远活在我们人民的心中。
鲁迅传800字作文篇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自嘲》,也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学完了关于鲁迅先生的第五组课文,使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出版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他被毛主席评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的一生,写了无数文学作品,他们犹如一颗颗炸弹,在反动势力中爆炸、燃烧。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与反动势力做斗争。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以笔为工具,工作了一生。半夜三更的时候,多数人已入梦乡,鲁迅先生顶着深夜的寒冷,在微弱的灯光写着鼓励青年作者的回信。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怀念的人。
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反动势力他毫不惧怕,竭力与他们斗争,面对积极向上的青年,他却十分温和,尽力的给他们帮助,我想这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含义吧!
因为谈到了南京大屠杀,我深感痛心,对今天的小日本儿仍不承认历史,更是愤恨。
最近在读鲁迅,突然想到,我胸中的耻辱和仇恨不知道如何能解恨、淋漓的表达,若是鲁迅先生晚走一年,我们一定能听到一种声音,满怀对人民的悲悯发出的令敌人心惊的低吼。在他的匕首下,我们将看到那些无耻的人,咬牙切齿,跺脚叫嚣,满面紫胀的丑态。然而,他的匕首决不是谩骂,那不是他的气度,更不是哀怨,那样是他憎恶的。
然而,想到这里,我又有些不忍了。让这样一位为人民,为国家啼血的杜鹃再目睹更加悲惨的一幕,他所承受的岂止是剜心的痛啊!我们真爱他,又于心何忍?
到这儿,不禁又感到庆幸,他能够逝于惨剧之前,是仁厚的地母可怜他永安了他的魂灵。
冷对的横眉下,射出的是仇恨铸就的匕首,而这仇恨的火焰却是对人民的爱的燃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即使寄意寒星荃不察,仍不改血荐轩辕之志。对人民百般的关注呵护启迪,对敌人仇恨。
1937年南京的惨剧,让我怀念起了鲁迅。愿仁慈的地母永安你的魂灵!
鲁迅传800字作文篇4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听着教室里朗朗读书声,我的思绪回到了想象中,借着课前准备的资料,我回忆起了鲁迅的一生。
不幸少年时
两个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并排坐着,一个身穿小马褂,一副养尊处优的少爷模样;另一个头戴一顶小衫帽,可爱的圆脸上带着乡下孩子特有的紫红色,像带银圈,正给小少爷讲的什么事儿,讲到快活处,他们都哈哈大笑,好不快活。哦,这就是鲁迅少年最开心的一段时间了,他与闰土章闰水建立了友谊。
可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亲周伯宜得了重病,家产中落鲁迅,一家避难于乡下,遭人冷眼。不久鲁迅父亲去世了,从此鲁迅一家益艰。光绪23年,(1897年),鲁迅的叔父们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一家的又小又差,当家作主的他拒绝签字遭斥责,心里很是不爽。
奋力求学路
1898年鲁迅上了学堂,被自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1902年1月用公费赴日本留学,此时他心里一定只有那一句话:为了国家,我拼了!但因课间的日俄战争片,深受刺激,生气极了,决定弃医从文。学医能治好人身体的疾病,而文字,治人心。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不再入学读书,1908年与章太炎先生学习,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民主战士立
在此期间,鲁迅写了很多书,用刀刃一般的笔头,无情的与军阀黑暗统治者对抗,号角般的文字唤醒了沉睡多年的中国人民。他出门不会带钥匙,因为他说他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被杀害在外回不了家,又怕连累家里人。鲁迅老了,病了,兼及肋骨皆出现剧痛,鲁迅也准备好了迎接死亡,对于死亡的描绘,他表现了一种惊人的爱恋。不久鲁迅逝世了。巨星坠落的噩耗传来,全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十分痛惜。民族魂是鲁迅应得的,他还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是啊,我心中抚顺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虽不华丽,但是是中国的脊梁,它就像一株岩石缝中的小花。虽不知名,但是是春天的使者,他就像那春风吹又生的野草,虽不起眼,但是是大地衣裳中的一针一线鲁迅是人民的公仆,民主的战士!
鲁迅传800字作文篇5
鲁迅的文章虽然在课本中收录了好些,初中也略读过考试大纲上的内容梗概,但终究没有花时间看。因为总觉得有些枯燥晦涩,所以总把它拒之门外。这些日子抽了点时间,泛泛地读了些他的小说。果然还是老味道:不顺的白话文夹杂着文言文,有时甚至会出现外语音译的词,仿佛夹生的米饭;乍一看完却似乎没看出他要表达的东西,好像囫囵吞了一口东西,却不知吃了什么;大都是围绕我所不熟悉的民国时期的黑暗社会、封建礼教的各种描写讽刺。但由于是假期,多了些时间去想,好歹也是想出来了点东西。
读到了鼎鼎大名的《狂人日记》,由短短的的十三节日记及前记构成,全篇都以一个似疯非疯的人的第一视角叙述。从疑惑和恐惧到得出将要被吃的结论后的推测和思考最后陷入自己也吃了人的纠结无助,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借“梦中人”之口说出了当时无奈的现状:“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反映了当时说真话的人反被冠以罪名的情况;借主人公之笔写下了那些不合理的仁义道德的真面目:“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看时只觉越看越快,文字时短时长,凸显“疯人”不稳定的情绪,行文中多为贴近生活的对话记录和主观的描写,使文章更像日记的形式。看完似乎还是得到了和看之前一样的结论:对封建礼教中的愚忠愚孝和对孩子们未来的担忧,但似乎多了一分对那个年代的气氛的感受,似乎能感觉到那种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窒息的压抑和恐惧。
也有读到《风波》,通过对七斤嫂和村里其他人的态度变化讲述“皇帝坐了龙庭了”的传闻在村子引起的风波的起与落。从用筷子指着鼻子骂:“你这活死尸的囚徒!”和四处的躲避到恢复了往日的尊敬,体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人心的冷漠与趋利避害性。文章充分体现出当时一般平民对“剪辫子”所代表的实质的不理解,只能畏畏缩缩的活在混乱交替的政治时局下,为“辫子”的有无担惊受怕。虽然形式上剪去了辫子,实质上封建的风气还在,七斤的女儿六斤还在裹脚,封建统治的阴霾还是“抵挡不住”。文章中还描写了赵七爷,一个有名望的虚伪的人,借以讽喻当时那些趋炎附势的“名人”们。篇幅也不长,叙述也简单,但处处充满了作者叹息和带有愤怒成分的讽喻。看完后仿佛感受到了那时普通人风声鹤唳的状态,体现他们生活的艰难和迷茫,生活在迷雾中却不愿意突破,而是躲在自己洞里为风吹草动一惊一乍。
看完,突然感觉自己十分幸运,生活在这个较为稳定和安定的时代。又不禁后怕,让一个满腹文采的学者忧愁的一遍又一遍呐喊,一遍又一遍花费笔墨描写的东西,究竟是怎样的可怕?答案不得而知。如今这些束缚与压迫都几近消失,对于传统,应把“鸦片”送到“药房”,吃掉有营养的“燕窝鱼翅”,或许才能让他舒展紧皱的眉头。
鲁迅传800字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