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文时,明确的主题能够帮助作者集中思路,避免偏离文章的主旨,书写作文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帮助我们整理内心的杂乱,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鲁迅传作文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鲁迅传作文篇1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鲁迅故里,我是带领你们参观的导游何许。
朋友们,我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谁呢?那当然是鲁迅啊!鲁迅被列为世界十大文豪,他的作品《朝花夕拾》、《呐喊》、《彷徨》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而鲁迅故里也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城历史街区。它占地50公顷,总投资10亿元。现在,我们一起去领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儿时生活地方的风貌吧!
让我们先去看看鲁迅的故宅——绍兴三大台门之一周家老台门。周家老台门古色古香,是一座典型的士大夫住宅。它坐北朝南,后面有一条小河,河中的水清澈见底,如同一块碧玉。房子呢,雪白的墙上长着青翠的爬山虎,乌黑的瓦间冒出几根葱绿的草,生机勃勃。而屋中的家具则显得有些古老陈旧,但不论是桌椅,衣柜还是书箱,都干净得不粘一点儿灰尘。
绕过小河,就来到了鲁迅上过的学堂——著名的三味书屋。瞧,放在角落里的那张课桌,就是鲁迅的课桌。桌上刻着个像小火把般的“早”字,这个早字中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鲁迅小时候,父亲生了病,他每天买药、熬药,并帮母亲照顾父亲。因此经常迟到,遭到了教书先生的训斥。鲁迅非常难过,他在桌上刻下一个“早”字,下定决心不再迟到。从此以后,鲁迅刻苦学习,成了有所作为的人。
继续向前走,可以看见一片草木葱郁的草地,这就是鲁迅幼时的乐园——百草园。在游客们看来,百草园也许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草地,但在鲁迅眼里,这儿的一只蛐蛐,一条蜈蚣,一节何首乌都充满乐趣。几颗葱郁的参天大树,一些不知名的奇花异草,百草园的美是自然的。
离开鲁迅故里,朋友们一定有些不舍吧!绍兴的美景还有许多,说也说不尽,欢迎大家有机会再来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绍兴游览!
鲁迅传作文篇2
翻开历史的前一页,世界上有许多伟人,有的早已过世,有的还活在世上,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活在我们的心中,我最喜欢的伟人是文豪鲁迅先生,现在,让我们给你们讲一讲鲁迅先生吧!
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总是穿在身上,短短的长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这就是大文豪鲁迅先生。
别人都说鲁迅是天才,但他却说:“哪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他还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不知疲倦,常常是夜里不睡觉,一直写文章到天亮。虽然多病,第一次肋膜抽水就有200多毫升,要是欧洲人早在五年前就死了,但还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他认为,靠在轮椅上看书就是一次很好的休息了。
之所以鲁迅先生这样珍惜时间,是因为他觉得时间是等价于生命的,不珍惜时间,就是不珍惜生命。就算在逝世前不久到逝世前一天,都抓紧时间,努力工作,拿着一支笔,同敌人做最后的战斗。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浪费过一点时间,这值得我们大家来学习。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会有的。时间对于任何人都是公正的,有志者,善于去挣、去挤,他就有;蠢人、懒人,不去挣、不去挤,它就没有,而鲁迅先生正是善于挤时间,才是时间的支配者。
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一个把时间看成生命的大文豪。
鲁迅传作文篇3
鲁迅!谁不认识?谁没有读过他的文章呢?
那你们知道大文豪鲁迅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呢?他上学的地方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带领大家去鲁迅小时候的地方逛逛吧!镜头one:“德寿堂!”没错。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大厅了,这里是接待贵客的地方哦!“那我们来到这里,算不算贵客啊?”应该算!呵呵!看啊!那个年代可是非常讲究辈份的哦!连长辈坐的椅子都比晚辈要大!“那鲁迅坐哪个位置啊?”应该是比较小的椅子吧。镜头two:“三味书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鲁迅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了。怎么样?有没有闻到一股书香呢?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鲁迅的老师了:寿镜吾!他是鲁迅在众多的老师中最为敬重的三位之一,也是他的启蒙老师。
鲁迅不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寿老师“极方正、质朴、博学。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他教学严还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是个好老师哦!下面我们来看看鲁迅上学时坐在哪个位置呢?看!那个靠墙的位置就是了。另外,三味书屋的三味是哪三味呢?就是: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朋友们,让我们在书本中细细品尝,汲取营养吧!镜头three:“百草园!”没错,这里就是鲁迅小时候最快乐的地方——“百草园”了!这虽然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不算什么,但对那时的鲁迅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聚集了鲁迅小时候的欢乐与愉悦。我们可以想象:十岁的鲁迅从“铁笼子”里跑出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草丛里抓蛐蛐、爬上树去摘桑果……
好了,旅客们,本次的“鲁迅故乡之旅”到此结束了。“德寿堂”、“三味书屋”和“百草园”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鲁迅传作文篇4
在漫长的暗夜里,先生是一位孤独而执着的行者,他在最深刻的孤独里产生了最伟大的思想。----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鲁迅,一个从1918年一直辉煌至今的名字,可是,又有谁真正懂得先生的内心,谁真正了解先生那曾在风雨中飘摇的灵魂故园?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祖父是清朝的翰林,由于祖上的荣耀,整个大家族都很看重教育,鲁迅因此从小的时候就被送入学堂读书,三味书屋就是他幼时读书的见证。幼时的鲁迅曾如此向教书的先生提问,难道读书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就是考取了功名我照样也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的'黑暗啊?!教书先生无以为答,只一声叹息……后来,祖父在朝廷被害入狱,父亲因过度操劳也患病死去,家道因此中落。幼时的鲁迅就看多了别人的冷眼,听多了别人的冷语。即使族人,也多是嫌贫爱富,所谓今时不同往日,言语表情行动也多有厌弃。幼时的鲁迅就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拯救民族于危患的想法也在他的头脑中萌芽……
及至先生长大,先生几经周折,先是东渡日本,希望学医以拯救国人。后来,先生猛然意识到国人思想的麻木与冷漠才是更可怕,更可悲的,于是弃医从文。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代文学巨匠逐步成长与辉煌起来了。
时至今日,先生在文坛的影响仍然被认为是巨大的而且无可替代的。在我的印象中,先生仿佛一册线装的古书,古朴而不失淡雅,极具内涵又有厚重的质感。细细想来,先生的一生真可谓钢铁的一生。试想,整个社会熙攘喧闹且为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小人所操纵,假如很多人都热衷于奸佞小人式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那么,我们所敬爱的先生又怎么能不陷入“惯于长夜过春时”的孤独与迷惘?与社会格格不入,先生没有选择自己与哪个畸形的社会相介入,而是选择了一条与黑暗抗衡的思想之途。一枝笔,几叶纸,一枝纸烟成了先生战斗的武器,先生为之奋斗一生也未曾怨悔。因为先生面对周围污浊的空气的确出离地愤怒了!眉头紧锁,先生低吟“怒向刀丛觅小诗”;头发直立,先生高呼“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情地揭露丑恶的梦魇,先生尽力去唤醒那些精神缺钙的懵懂民众;身无媚骨,先生有着一颗坚毅的灵魂。
难以想象,一个民族的思想的转变该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先生一生选定了一个目标就矢志不渝地去做了。无微不至地关心青年一代,担心有的青年会退化成“虫豸”,说明先生刚硬躯壳里有着一颗柔情的心灵;面对一些卑鄙文人的流言蜚语,先生又从来睥睨视之,不屑置辩。正所谓“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先生的身影从人群中掠过,人群中总会惊起恐惧的尖叫和愤怒。
故园遭侵,先生几度呐喊;国家危亡,先生几度彷徨。先生思维依然缜密,先生的文笔依然犀利,先生的思想穿越了时光的隧道,使得一切世俗的假恶丑变得脆弱无比,就像黑暗见不得光明一样不堪一击!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先生的早逝令人倍感惋惜,身披写着“民族魂”的五星红旗,先生走得很是从容……
先生所处的阴霾岁月已然逝去,但先生的事迹与思想依然在三味书屋被人讲述,在百草园与人聆听,在咸亨酒店引人无尽回味与陶醉……
鲁迅传作文篇5
最初知道鲁迅是在小学,我学习了几篇文章:《三味书屋》;《少年闰土》,年龄尚幼的我不喜欢鲁迅晦涩的语言,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查阅资料,我开始了解鲁迅、认识鲁迅。
鲁迅好像并没有为自己活着,这是种伟大,是一种至今还没有任何人可以比拟的伟大。他远可以悠闲地作着他的散文,这样,不至使自己的生命受到任何的威胁,可以安然地享受着作家的虚名;而且,从长远来看,散文的生命力远比杂文的久。然而鲁迅先生没有,他的杂文短小、精悍,却切中要害,入木三分,每次都让那些拼命掩饰的面具无情地滑落。他不讲任何的情面,只要是对人们有害的,他决不会放过。哪怕是他以前的好友,这一点,正是他人格的伟大。
鲁迅先生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察觉到平时察觉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
鲁迅先生就像一个拿着笔战斗的人,他用那支神圣而正义的笔谱写了人间的冷暖事态,他把自己的满腔热血都化为了与敌人抗争的力量。他的笔始终没有停过,就算自己累得趴下他也要下床来。哪怕只能握住笔写最后一个字他也要继续,继续为自己的梦想打拼。
这就是鲁迅先生,当全中国人民仍处在朦胧黑暗之中时,鲁迅却振臂高呼,以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伟大人格,用不懈的努力,以求拯救中国人民。他经受磨难,却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真理。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他是我永远的榜样。
鲁迅传作文优秀5篇相关文章:
★ 写字传作文7篇
★ 传悄悄话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