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文时,明确的主题能够帮助作者集中思路,避免偏离文章的主旨,同学们,写作文时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结构,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鲁迅传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鲁迅传作文篇1
小时候,父母对我的讲过有关鲁迅的故事,可我对鲁迅的印象已模糊不清了,自从学习了有关鲁迅的几篇文章后,我才对他有了几分了解,才知道他是如此的伟大。
鲁迅本来是富家子弟,条件优越,从小衣食无忧,但这些并不是鲁迅所追求的目标。鲁迅从小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局限很不满意,他多么向往广阔的生活天地,多么羡慕朴实的劳动人民,他身贵不嫌贫。鲁迅在学习上是那样珍惜时光,潜心钻研。长大后,他不顾家庭的阻挠,积极投身革命,鲁迅的笔就是同反动统治者做斗争最厉害的武器,鲁迅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赶写出一篇篇文章,犹如插入反动派心中的一把把利剑,也因此,鲁迅在革命斗争中遭到了多次的挫折与迫害。鲁迅怜悯劳苦大众,他活着就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他为人民当牛做马无怨无悔。鲁迅为了早日推翻反动统治,让全国受苦受难的人从水深火热中早日得以解放,摆脱穷困,摆脱痛苦,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不分昼夜,分秒必争,一丝不苟,忘我工作。他虽然只活了55岁,但他为人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鲁迅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的性格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他对身边的人,不论是亲人、朋友、陌生人,甚至是庸人都是关怀备至的,他对下一代青年的进步和发展更是百般关心,而在别人关心他的时候,他每每都会婉言拒绝,这让我对他那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精神赞叹不已。
鲁迅的精神、鲁迅的品质在我们心中是永不磨灭的。
鲁迅传作文篇2
面徒四壁,黑暗中,你是迈着怎样的步伐前行的?但无论怎样,只要有你这盏灯,天黑的时候,也便有了行人。
——题记
我去浙江绍兴,还是在两年前。绍兴是个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湖水轻轻拍岸,小舟悠悠荡漾。举头,蔚蓝天空,万里无云。湖边倒影,在小舟前行的圈圈涟漪中,叠叠宕宕,层层化开。欢乐的鱼儿,互相追逐,嬉戏。
遥想当年鲁迅,是否在那个夕阳西下的黄昏中,毅然离开了故乡。乌篷船上的他,深邃的双眼,曾留恋过眼前的景色吗?舟在水中行,我的心却在故乡飘荡起来。故乡的三味书屋,是否依然芳草萋萋?童年的蚱蜢与蝴蝶,今昔依旧?墙边的何首乌,还有长成人形的吗?亭子旁的鲁迅,依然在凝望,凝望着远方与未来。 走过曲折小桥,三味书屋依旧那般宁静,那般古朴。课桌上那个鲜明的“早”字,映照了童年鲁迅的自尊与倔强。十七岁,他便携着一点行李,辞别母亲,离开三味书屋,离开百草园,走出黑漆的大门,去寻找自己的理想,民族的理想。 离开书屋,是他不悔的选择;弃医从文,却是他无奈的追寻。在狭小而黑暗的隧道中,他相信自己的追寻,进化论是他精神的支点。然而,隧道并非只有想象中的狭小与黑暗,更多的,是沿途的崎岖与辛酸。他无畏,更无言,前行的欲望充斥了他的心。他是一个猛士,真的猛士。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蒙蒙暗色中,能有这样的抉择,是我们的幸运,更是我们民族的幸运。 执支犀利笔,磨枪暗色中。阿q绝不是一个文学典型,而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且对自己病痛麻木的疾苦百姓。万能而又奇特的精神胜利法,只是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自我麻痹。看完《阿q正传》,国人愤怒了,愤怒有指向先生的,但先生欣慰了——依稀的希望可能就在前面!
当人们揉着睡眼惺忪的双眼,拿起棍棒,顶着黑暗前行的时候,先生坚信“好的故事”就在明天,他曾这样写到: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这是先生的理想,如今,我们把它变成了现实。我一直在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鲁迅究竟有多大的关联?我也一直有这样的一个假设:先生要是做了医生,会治愈多少个病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才发现我的想法过于拘泥,医生医治的只是人的肉体,而文学拯救的却是人的灵魂!其实,生活不只是想象中的悦目,更是对现实的背叛和对未来的追求。昔人已乘黄鹤去,留下一腔爱国情。“呼呼”划浆声,我才知自己仍在泛舟湖面。留意两岸,不正是先生的愿景吗?这里晨景朦胧,新生的太阳跃动在地平线,阳光洒在身上,一阵暖意。
鲁迅传作文篇3
古城绍兴,以古朴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游人,却又以一个不苟言笑的老人般庄严述说着二千五百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治水英雄”大禹、“书圣”王羲之、“鉴湖女侠”秋瑾,更有一位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让我们的内心莫名的激动……
国庆假期,我迎着明媚的阳光,踏进了鲁迅故居。
一进大门,就能看到一大块牌子,右边是鲁迅先生夹着香烟的样子,左边是通向景区古朴的巷子,上面写着“鲁迅故居”四个大字。
往小巷走去,街边的商铺热闹非凡,有绍兴特产——会稽山黄酒、茴香豆、龙须糖、麦芽糖等,空气中还飘散着臭豆腐独有的味道。三三两两的乌篷船停在中间窄窄的河道上,似乎重现着昔日的江南水乡。也正是这小小的乌篷船,载着鲁迅走出绍兴,走向上海,走向世界,走上了振兴中华的伟大历程!
我随着人群缓缓向鲁迅的家移去,参观了他的卧室。简陋的屋子里没有多余的摆设,桌子上陈列着一些简单的书写工具。旁边是一张不大的床,外面是一个半圆,上面有个顶。墙壁上挂着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静心感受,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
在一路七拐八弯后,我穿过了一座拱形门,到了鲁迅儿时戏耍的天堂——百草园,现在的百草园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荚树,哪棵是结过桑葚的桑树,只有一堵半人高的泥墙,想必这就是当年鲁迅拔何首乌弄坏的墙了。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听着小桥流水与乌篷船的故事。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后,我离开了“鲁迅故居”,走在石子铺的小道,回味着鲁迅当年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情景,细细的品味着绍兴悠久灿烂的文化……
鲁迅传作文篇4
星期六下午,阳光明媚,妈妈带我和姐姐去鲁迅故里玩。到鲁迅故里,我们看到了好多游客。妈妈说:我们就跟着导游阿姨吧,这样就可以知道得更详细一些了。
我们先去了鲁迅祖居,那里有好多房子,我还看到了他们的厨房里有大灶和小灶,还有一些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东西。然后我们去了三味书屋,那里其实是鲁迅爷爷的老师——寿老先生的家,厅堂上挂了一张寿老先生一生唯一的照片。我看到了鲁迅爷爷读书时用过的刻了“早”字的桌子。导游阿姨说:当年鲁迅爷爷为了给他爸爸买药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了,鲁迅爷爷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迟到过。
走出三味书屋,路边在大声地叫卖臭豆腐,我馋了叫妈妈给我们买,嗯,真的好香又好吃。
接下去我们去了鲁迅故居,我看到了天井里有一块石板,问妈妈:“这个是不是做仰卧起坐的地方呀?”妈妈和姐姐都笑了,说这个是洗衣服的地方,旁边还有好大一只缸呢。故居后面就是百草园了,那里有高高的皂荚树和光滑的石井栏,还有好几棵一百多岁的老树呢。有一棵柿子树,它旁边的牌子说有一百多岁了,可是跟其他一些同样年龄的樟树相比,它怎么会小那么多呢?好奇怪!我问妈妈周老师上次拿来的小柿子是不是从这棵树上摘来呀。在园子里我还看到了好多竹子,而且它们身上都写着字,妈妈说这些字都是游客用刀刻上去的,那么这些竹子一定会很痛吧。我们要保护树木,不做这种坏人。
要回去了,我和姐姐还跑去和铜像拍了好多照片呢。
鲁迅传作文篇5
冒着蒙蒙细雨,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我们撑着伞游览了鲁迅故居。
我从书上知道了鲁迅是一个文学家,从爸爸口中了解到鲁迅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思想家,今天又在鲁迅故居看到了这个有着“浓黑眉毛”、“浓黑胡子”的伟大作家的雕像,并了解了他光辉的一生。
走进“三味书屋”,我想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那里,我看到了鲁迅生活的“四角的天空”,还坐在鲁迅坐过的课桌前,想象着鲁迅小时候求学时的样子。在他那个大大的书房里,所有摆设都很简朴,只有柜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我在鲁迅博物馆里看到了,鲁迅原名叫周樟寿,后来改名叫周树人,爷爷是做官的,而从他爸爸这一辈开始,家里就变穷了。而鲁迅却很感谢爸爸,因为那段时间的磨练,让鲁迅知道了自己小时候想做医生的理想只能救死扶伤,而拥有知识,做一个用“笔”战斗的人却可以拯救一个民族。我还在这里认识了鲁迅在日本的恩师“藤野先生”,看到了鲁迅翻译的许多外国进步著作。看着照片上的旧中国和那个时代的人,我不禁感叹:鲁迅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中国人。
也许,在绍兴的鲁迅故居里,我能看懂的东西不多。但我想,这是一颗种在我心里的种子,以后我还想到上海的“鲁迅故居”,去了解鲁迅更多的更伟大的故事。
鲁迅传作文5篇相关文章:
★ 写字传作文7篇
★ 传悄悄话教案5篇